电报是从达加雅老家发来的,经过长时间不懈努力,科学院万众一心,终于定型并开始量产第一代S1型战斗机。
担心泄密,电报里没有写具体参数。
没关系,张新对量产飞机性能大概了然于胸,因为实验机型早在七个月前已经下线。
参考其它飞机设计,和过去的工作经验,又受益新材料的进步、大推力发动机的推出、电子管微形化福利。
堀越三朗大胆把两台推力1200马力的发动机装在一架战斗机的两翼处。
如果没有坚固可靠的机身材料,这样做,飞机会在空中被两台发动机撕扯解体。
乘员:2名,一个飞行员,一个火控员。
长度:15米
翼展:18米
高度:3.5米
双翼面积:42平方米
装载重量:6000公斤
发动机:2×S4型发动机单机动力1200马。
最大速度:600公里小时
航程:1200公里(外挂油箱航程2500公里。)
实用升限:12000米
包括驾驶舱室玻璃,除发动机位置,全机身可以抵御7.62毫米口径机枪。
武器是8挺35毫米机关炮,双翼下6挺。
火控2挺,一挺对上、一挺对下,尽力照顾到360度击敌。
另外还可以携带四枚250公斤炸弹。
这款飞机综合考虑到,使用环境、速度、航程、防御、武器、载量...等等因素相互制约与妥协,然后它才诞生。
打个比方,如果降低防御,那么装载量就会得到提高,达到7000公斤右左,可以多携带4枚250公斤炸弹,或者增加2挺两枪,飞机火力会变的更凶猛。
反之,火力凶猛了,它会的变‘皮脆’或者牺牲一部分航程。
如果降低装载量、降低火力,又可以增加内部燃油储量,从而增加更多航程。
总的来说,它的平衡不错,属于可以打穿二战的一款巅峰之作,如果有特别需要,可以另行定制。
比如,把它改成客机或伞兵空降机,完全不挂武器,全部增加内部燃油储量,那么它就可以从东飞到西。
数据挺好,只是不知道实战应用如何,虽然它是个‘速度快’又‘灵活’的胖子。
放下电报,谷春小美又递上一份。
原来是雷达升级到了第二代,也就是S2型雷达。
S1雷达体积很大,70~80米高的铁塔,容易成为靶子。
第二代只有30~40米高,体积缩小一倍,探测距离反而增加一倍。
看到这里张新笑笑,其实还有很大改进空间,未来雷达是卡车拉着走的。
除了飞机和雷达,科学院已经研究出第一代可应用声纳。
从此潜艇有了眼睛,不用冒险使用潜望境或浮上水面搜索目标,生存率大大提高,配合更远射程的鱼雷...
“东家。”谷村小美打断张新思绪,表情略带悲伤地递上后一封电报,“王兴死了。”
喜欢带着系统闯南洋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带着系统闯南洋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