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songjiang-qingye7&bookmark=87"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葉青還是在斷橋找到了白純跟錦瑟,兩個人看樣子,情緒並沒有怎麼受範念德刁難的影響,依然是有吃有喝,路邊一些攤販,已經被兩人光顧了好幾回,而不長的斷橋,也被她們兩人走了好幾趟來回了。
從白純手裡接過揹包,換做葉青揹着,如今這樣的事情,在他們家已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不論是白純,還是小丫頭錦瑟,都不覺得讓家裡唯一一個男丁、家主幫她們揹着包,有什麼不妥之處。
“不太好找,這西湖比我印象中的大很多啊,簡直是趕上洞庭湖了啊。”葉青站在斷橋中央,放眼望向四周,視線所及之處無一不是人頭攢動,於是誇張的埋怨道。
“你不是說你沒來過西湖嗎?而且這裡哪有你說的那麼誇張,還快要趕上洞庭湖了。”白純指了指前邊的方向,反駁着葉青的話語。
爲了等候葉青,她跟錦瑟兩人在此已經待得有些厭煩了,不過有一個好處就是,終於弄清楚了朱熹與陸九淵那些文人士子,是在哪裡論道了。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四處講學、傳道的南宋文人,在大宋朝的民間享有着極高的聲譽,這自然是與朝廷重文抑武有關。
但太平盛世之下,人們精神文化的匱乏,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自然是需要一些文人士子,包括風流名妓、勾欄瓦舍的戲子,來充實此時富裕的南宋社會,來供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來消費。
何況武不如北邊金國,被人家打的只能屈膝求和、俯首稱臣、歲歲獻貢,朝廷一味步步相讓,年年送銀讓絹的。
所以文人傲骨這個時候,自然是就成了南宋百姓理想上對抗金國的精神食糧,也就成了坐井觀天、自欺欺人的人們,最爲喜歡的精神信仰了。
就如同葉青的上一世,當華夏民族無法在綜合國力上,在對倭國取得壓倒性的優勢時,在沒有能夠報仇雪恨民族之恨時,往往我們便會從文化上着手尋找優越感。
比如這個是來自華夏,那個是我們早就不玩兒的,被倭國人當成寶貝兒的,其實是我們老祖宗玩剩下的,沒人要了才被他們撿起來。
而當在社會上見了真正的倭國人後,卻有大部分的人,以能夠有一個倭國朋友,在倭國留學而爲榮,如此景象,跟葉青現在在西湖的所見所聞真是差不了太多。
任何人都知道,不論是當初的遼國、還是如今把大宋朝廷趕到長江以南的金國,在如今同樣是事事學習華夏文化,哪怕是在生活日常上,也同樣是在處處漢化。
甚至這個時期,金國已經開始以正統的漢人、漢文化自居,往來於南宋的金國商人或者是使臣,口中已經常常稱呼南宋百姓爲蠻夷了。
如今大多的文人士子,一邊嘴裡大聲嚷嚷着要收復失地,要北伐,但卻見到金人時,又立刻恢復了諂媚權貴、畏懼強權的嘴臉。
一路走來,白純就像是路上所遇見的每一個憤青一樣,特別是碰見慷慨激昂、催人淚下、長篇大論着朝廷該如何北伐金國的文人士子時,白純都是充滿了崇拜的目光,一臉小星星的看着人家。
而這些在葉青眼裡,不過就是上一世的鍵盤俠跟嘴炮罷了,也就往往是嘴上厲害,實際生活中,恐怕與同懦夫差不多。
“你很不屑他們積極北伐的理想,爲什麼?”白純實在受不了葉青,每見到一個慷慨激昂的文人士子大聲疾呼時,那嘴角的不屑跟輕蔑,於是轉身很認真的問道。
葉青緊了緊自己的馬尾,錦瑟給他的帽子,他始終不願意戴,就喜歡光着頭扎着小馬尾招搖過市,哪怕是錦瑟買下來一朵鮮花兒,想要讓他戴在頭上,也被他口裡喊着噁心,然後急忙拒絕。
於是如今錦瑟自己腦袋頂上,頂着一朵葉青喊不上名字的鮮花兒,還在那兒臭美呢。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我是很認真的在問你。”白純明亮的眸子,此刻在路人眼裡是很好看,但在葉青眼裡,那是要殺人的目光。
“唉……你聽沒聽過一句話?”葉青無奈的嘆口氣,本不想跟白純擡槓,但奈何嫂子是個死心眼兒啊。
“什麼話?”白純平靜的問道。
“文人誤國,百無一用是書生。”葉青語氣輕鬆的看着白純,搖頭晃腦的說道。
“你……文人誤國,我看是你不學無術才誤國。”白純想不到葉青竟然張嘴就給天下人扣了這麼一頂大帽子,當下有些氣結,咬牙切齒道。
“愛信不信,早晚有一天,或者你這輩子也不會懂我說的話,其實啊,我說的話,比那些酸儒說的話,雖然難聽了一些,但都是經過時間檢驗的。”葉青輕飄飄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