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宋疆 > 第三百三十六章 论

第三百三十六章 论(2 / 2)

信王妃也是一愣,看着燕傾城跟白純,面對葉青求助、聞訊的目光,尷尬的低下頭時,難以置信的低聲道:“他……他真的沒有聽懂嗎?”

“字我倒是明白,但你這連成句後,還想請教朱先生,此話到底是何意?”葉青好像完全不知道丟人現眼是何物般,在燕傾城跟白純羞愧難當,恨不得下樓的時候,葉青對着朱熹,極爲自然的說道。

在座的不光是朱熹,就是信王以及辛棄疾,面對葉青如今的樣子,不由的都有些瞠目結舌,這……復原元祐渾天儀象的龍圖閣大學士,竟然沒有聽懂剛纔朱熹所言?

這難怪朱熹會懷疑他,看他現在這個一臉無知的樣子,信王妃都想懷疑葉大學士那元祐渾天儀象是不是假的了,更別提原本心裡就不太相信葉青的信王、呂祖謙等人了。

朱熹心頭先是閃過一絲葉青拿他找樂的想法兒,不過看着那雙“誠摯”“坦誠”的眼神,朱熹嘆口氣,繼續說道:“老夫自五、六歲時,便煩惱道:天地四邊之外,是什麼物事?見人說四方無邊,老夫卻是思量也須有個盡處纔對。如這西湖相似,西湖之盡頭也須有什麼物事,堤岸一般。其時思量得幾乎成病。到而今也未知那西湖之盡頭是何物?葉大學士可明白老夫所言?”

說道最後,朱熹的語氣充滿了濃濃的諷刺意味兒,而呂祖謙則是已經毫不留情的放聲大笑了起來,彷彿聽到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話一般。

葉青繼續聽着朱熹的話語,接下來無怪乎是他依然對元祐渾天儀象的種種質疑,其中主要的是簡儀、赤道經緯和日晷三種儀器合併歸一,被葉青改進後而不再不受儀器上圓環陰影的影響,則是朱熹的質疑其一。

高表與景符是一組測量日影的儀器,乃是元人郭守敬的創新,把過去的八尺改爲四丈高表,表上架設橫樑,石圭上放置景符透影和景符上的日影重合時,即當地日中時刻。

用這種儀器測得的是日心之影,較前測得的日邊之影精密得多,這是郭守敬的一個很大的改進。

所以,八尺改四丈,自然是成爲了朱熹另外一個質疑的地方。

所以接下來當朱熹質疑完後,辛棄疾則是滿臉小星星,崇拜的望着朱熹。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而其他人則是如同葉青剛纔聽天書、茫然無知的表情一樣,根本不知道朱熹剛纔到底說了一些。

於是信王妃等人,不由的想起剛纔葉青說的:字我是明白,但連到一起成句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最後朱熹望着葉青,凝重的繼續說道:“所以,若是按葉大學士之元祐渾天儀象,我等豈不是身處天旋地轉之中也?淮南兩路,又豈不是成了天地之中也?此、怕是讓人難以信服吧?”

“朱先生的意思那就是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不相信不屬於自己認知範疇外的事物了?”葉青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或者是與他討論所謂天體自傳理論。

“知先行後,所謂知爲先、行爲後。而葉大人卻稱實踐出真知。若是不知又如何行呢?”朱熹此時也彷彿進入到了一種跟葉青討論學術的境地,渾然不知此時畫舫已經靠岸。

“沒有任何事物是能夠在你行爲之前,就能夠完全確定其所謂的知。如同這西湖,難不成在我們未曾知其深淺時,就不能夠行船了嗎?認知來源於實踐,所以知先行後,顯然背離了合乎常理的主張。若是我沒記錯,先生曾三日不出廬,而後便頓悟出雨與氣有關之言論……。”葉青最起碼知道,朱熹向來推崇知先行後,但這一論斷,在後世則是完全不成立,顛倒了主次關係。

“不錯,老夫三日頓悟雨與氣有關,雨乃氣也。難不成葉大人可以行爲先,知雨乃氣也不成?”朱熹嘴角帶着一絲,那種說不盡的淡淡諷刺與蔑視,笑着問道。

不等葉青回答,旁邊的呂祖謙以及信王等人,則是不由的大笑出聲,顯然在他們看來,朱熹的認知比之葉青是要高明多了,也足以說明,葉青剛纔的一番言論,不過謬論也。

白純與燕傾城聽着衆人對葉青放肆的嘲笑,此時芳心自然是揪在了一起,擰着自己的衣袖,深怕葉青突然惱羞成怒,而後在信王以及信王妃面前,作出有失體統的不敬之事兒。

信王妃同樣是眉頭緊蹙,在她看來,完全想不明白包括信王在內的人,爲何要故意的放聲嘲笑葉青。

難道他們在嘲笑、諷刺葉青之前就沒有想過,若是葉青胸無點墨,以朱熹此等高傲之人,又豈會跟葉青論述了大半天,哪怕是船已靠岸卻不自知?

葉青視線緩緩掃過衆人,在衆人的笑聲漸漸消失後,繼續站在朱熹的跟前,雙手攏在袖子裡,絲毫不在意衆人對他的嘲笑,淡淡道:“朱先生其實大可不必枯坐三日來悟雨與氣的關係,只要燒壺開水,看着那升騰的熱氣在壺蓋之上如何形成水珠,便知道雨與氣的關係了。告辭。”

說完後,葉青向突然間寂靜無聲的衆人行禮後,便帶着白純跟燕傾城,向鍾晴微微行禮後便率先離開了畫舫。

<div id="div_content_end"/>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