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史彌遠如此也等同於是賣了個便宜於葉青,北地四路、京兆府路的官員任命差遣,他這個吏部尚書豈能不知道,如今大宋官員,基本上沒有人願意前往此五路任差遣?一個個深怕萬一哪天金人再次南下,恐怕到時候他們跑都來不及,誰還會願意往前湊。
而葉青雖然把此五路的官場差遣,把持的如同銅牆鐵壁,但奈何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多少衙門的差遣,都只不過是他當初的臨時任免,完全沒有吏部的文書在冊登記。
如今史彌遠貴爲吏部尚書,一旦願意給葉青在北地四路、京兆府路開這個口子,任由葉青隨意任免五路的衙門差遣,對於葉青來說,也絕對是一件大好的事情,從而也就可以更加名正言順的,從上到下完全隨意的任免各個衙門的差遣了。
當然,這種事情不可能對葉青全部有利,其風險便是,若是有朝一日他跟史彌遠翻臉的話,那麼史彌遠便會以此在朝堂之上來攻訐他,甚至是包括北地四路的其他官員。
但不管怎麼說,眼下這也是唯一的辦法了,北地四路、京兆府路的官員差遣,若是久拖不決,到時候只會讓這五路陷入到混亂之中,根本無法對葉青形成一個完全穩固的大後方。
“好,一言爲定。”葉青皺着眉頭想了下後,鄭重其事的對史彌遠說道。
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自從葉青回到臨安後,葉、韓、趙、史四人,終於在經過一系列的爾虞我詐、真真假假的勾心鬥角後,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互相抗衡。
而這樣的形勢,也符合着葉青眼下的形勢利益,既然聖上已然準備下旨,那麼自己在太子繼位後,不日便會率領種花家軍與耶律月前往遼國,身後的朝堂之上,顯然也需要一個人照應着自己,何況如今趙、韓聯手後,孤立無援的史彌遠,短時間內也決計不會跟自己翻臉,畢竟短時間內,史彌遠還需要自己幫他抗衡韓、趙二人。
一枚彈殼被葉青從袖袋裡掏出來,而後遞給了目光有些詫異的史彌遠:“從今日開始,史大人若是有何差遣、吩咐,都可以憑藉這個前往皇城司,力所能及之內,皇城司決計完全聽從史大人差遣。”
“北地四路、京兆府路的官員差遣,葉大人即便是任免一頭豬爲一州知州,吏部也決計不會過問,第一時間必然是簽字蓋章,全力支持葉大人吏治五路,爲五路百姓謀福祉。”史彌遠掏出一封硃紅色筆所寫的信件,在接過葉青手裡的彈殼後,遞給了葉青。
葉青看也沒有看的便把信件放入了懷裡,他知道,既然史彌遠早有準備,那麼必然不會在如同投名狀的把柄上,耍那些小花招,何況對於史彌遠來說,也沒有那個必要。
“放心吧,若是我真任命、差遣一頭豬爲一州知州,那麼葉某人也會填上史彌遠三字的。”葉青呵呵打趣着史彌遠。
史彌遠竟不以爲意的笑了下道:“你還是先別高興得太早了,你我還是想想,如何把今夜平安的度過爲好。”
順着史彌遠的視線,只見從延和殿的方向,兩道人影從他們的對面,踏着臺階緩緩向大慶殿的正門走來。
葉青、史彌遠、韓侂冑、趙汝愚四人一同在大慶殿門口停下腳步,原本還有些吵鬧的大慶殿,瞬間變得鴉雀無聲,就連大慶殿門口兩側的值守太監,都不由自主的往兩側挪了挪。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今夜過後,明日就要喊葉大人一聲樞密使了。”趙汝愚再次恭賀着葉青道。
“右相、知樞密院事,兩位大人不也是不遑多讓?何況……想必二位已經跟太子殿下,把接下來的其他衙門差遣,都安排的差不多了吧?”葉青看着趙汝愚問道。
一旁的史彌遠隨後接着葉青的話道:“右相大人,以後若是有需要差遣下官的地方,右相儘管吩咐便是。下官身爲吏部尚書,雖負責朝廷任免、升降、勳封、調動等事物,但下官也深知,這一切都該以左相、右相意志爲準則纔是。所以還請右相往後多多關照下官纔是。”
趙汝愚看着史彌遠那深邃的眼神,笑了笑並沒有說話,而旁邊的韓侂冑,一直都是一臉凝重,目光也一直不曾離開過葉青的臉龐。
<div id="div_content_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