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如今的書籍,比後世的時代要更有權威性,也更會使得人們相信能夠刊印的書籍之中所書的內容,便是千真萬確,而葉青如今,既然想要在北地徹底站穩腳跟,甚至是跟朝堂平起平坐,那麼除了擁兵的兵權實力外,自然在聲望上也要齊頭並進纔是。
不管是修繕孔廟,還是跟朱熹搞好關係,於現在的葉青來說,所能夠得到的回報則是要遠遠大於他的付出。
投桃報李一般,送走了葉青的朱熹,再次回到聖人書院時,卻見一張表好了的字,正在書生的傳看之中:晦翁是宗孔嗣孟,集諸儒之大成者也。北地節度使:葉青書。
於是朱熹瞬間明白,葉青要的便是如同他給自己的這幾個字一般,也是要通過自己的筆,來給他提高聲望。
三日後的晌午,葉青等人終於是出現在了濟南府的城門下,辛棄疾、楊懷之、陳次山,就連金人使臣李湘、李喜兒、李鐵哥父子三人,也跟着辛棄疾等人在城門下恭候着葉青。
一行人來到濟南府衙署,簡單的歡迎與寒暄後,京兆府就跟葉青並不友好的李湘,這一次卻像是換了一個人一般,跟自己的兩個兒子,非但對葉青沒有半點兒敵意,甚至是在其他人看來,還有些刻意討好的意思。
所以不等辛棄疾提議爲葉青接風洗塵,李湘便搶先一步說道:“葉大人,今夜在衛紹王府設了酒宴爲大人接風洗塵,還希望大人一定要大駕光臨纔是。”
葉青看了看神情並無異色的辛棄疾幾人,而後便笑着點頭答應了下來,隨後再是幾番寒暄,李湘便帶着自己的兩個兒子,很識時務的率先告辭離去。
“曲阜的事情大人答應朱熹了?”辛棄疾在葉青重新落座後,便立刻問道。
“答應了,此事兒於北地有益,如今臨安朝堂之上韓、史二人斗的你死我活,今日你差遣任一個心腹,明日對方便會毫不示弱的也差遣一個。但不管他們如何鬥,視線總歸還是會回到我身上的,如今北地各地都不安寧,若再不借着朱熹提高一些聲望,在臨安恐怕用不了多久,我葉青的名聲就要臭大街了,就要真成了人人喊打的佞臣了。”
“大人先看看這些,這是近日一早臨安送過來的。”辛棄疾把一封書信遞給了葉青,而後說道:“前幾日朝堂之上,史彌遠提議爲秦檜再次平反……。”
葉青手裡的書信瞬間放了下來,看着辛棄疾微微驚訝道:“爲秦檜平反?”
“不錯,確實是要爲秦檜再次平反,書信裡說了,史彌遠打算恢復秦檜申王的爵位,以及忠獻的諡號。加上如今金人使臣正在濟南,史彌遠還希望我們再次跟金人談和,即便是割地退讓一步也無妨。”辛棄疾無奈的嘆氣說道。
如今明明是宋廷佔據了上風,金人已經完全處於被動的處境了,但史彌遠這個時候,卻還是希望宋、金再次談和,甚至……已經可以稱之爲乞和了。
“韓侂冑的意思呢?”葉青一邊看手裡的書信一邊問道。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韓侂冑同意,但留正以及聖上並沒有鬆口,所以此事兒暫時還未見分曉。”辛棄疾說道。
“太上皇當年因爲北伐而爲岳飛平反,以及追奪秦檜爵位,改諡號爲謬醜,如今太上皇依然還在,史彌遠怎麼可能如此……。”葉青皺眉沉吟着,而後突然看向辛棄疾道:“問問臨安,如今太上皇的身體狀況如何,是不是出現了什麼意外,若不然的話,史彌遠怎麼會在這個時候替秦檜平反。”
“葉大人所言不錯,史彌遠明知秦檜一事兒乃太上皇所爲,如今太上皇依然在世,而史彌遠竟然敢如此做,會不會是史彌遠跟太上皇之間產生了矛盾?”楊懷之點着頭猜測道。
葉青捏着手裡的書信,眉頭緊鎖,想了下道:“不過是兩個原因,要麼是太上皇最近身體不如以前,所以他纔敢如此有持無恐。要麼便是……史彌遠此舉是爲了給史浩的身後事,爭取更高的爵位跟諡號,所以纔會如此。”
歷史上的史彌遠,確實在掌了朝堂實權後,便給秦檜恢復了爵位跟諡號,但那個時候,太上皇已經早死了,而今史彌遠就如此迫不及待,自然是有些出乎葉青的預料。
<div id="div_content_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