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songjiang-qingye7&bookmark=996"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辛棄疾與史彌遠並不是很熟,何況因爲歸正人這一稱呼,正是出自於史浩之手,所以向來嫉惡如仇的辛棄疾,即便當初在臨安時,對於史彌遠也沒有多少印象。
同樣,史彌遠對於辛棄疾也沒有什麼印象,不過是一個身份卑微的歸正人罷了,幾乎沒有在朝堂之上任過什麼重要的差遣。
只是想不到,這個歸正人離開了臨安後,竟然跟着葉青是一飛沖天、平步青雲,短短十來年的時間裡,如今竟然已經成了一路安撫使,甚至比平常的安撫使還要位高權重。
經淮南路行至山東東路濟南府,史彌遠對於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也是頗爲震撼,原本以爲到處都該是衣衫襤褸、如同叫花子一般貧窮的百姓纔是,但當他跨入山東東路後,才知道自己這些年簡直是小看了山東東西兩路的吏治。
雖然黃河氾濫成災長達三年的時間,即便是如今,依然有大量的田地無法種出莊稼,但經過的州府縣境內,一片祥和的景象,還是出乎了史彌遠的預料。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辛某見過史大人,史大人請。”濟南府前衛紹王完顏永濟府門口,身形高大卻精瘦的辛棄疾,含笑對走下馬車的史彌遠歡迎道。
走下馬車的史彌遠,頗爲有些意外的看了看高大威嚴的王府門口,待聽到這裡便是他在濟南府這段時間所住的地方後,史彌遠胖乎乎的臉上,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在金人退走後,這裡原本是打算當成葉大人的府邸,但葉大人也很少來此,加上前些時日金人使臣團,就曾在此下榻,所以如今這裡,變成了濟南府唯一能夠拿得出手,來招待貴客的地方了。”辛棄疾一臉微笑,陪同着史彌遠往府裡面走去。
“史某先要恭喜辛大人了,據說一個月前,纔剛剛結束跟金國的戰事,所以史某此次來此,不會影響辛大人吧?”史彌遠挺着越來越大的肚子,如同彌勒佛似的笑呵呵道。
“史大人嚴重了,身處濟南府,又緊鄰黃河,金人來犯時常之事兒,即便是如今,辛某也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大意。”辛棄疾笑着回答道。
之前跟虞允文通過氣,得知虞允文一直在蘭州亮着韓侂冑,任由其在蘭州隨意晃盪,但在政務之事兒上,從來不讓韓侂冑過問,即便是有時候偶爾趕上了韓侂冑在旁,虞允文每次都會裝作聽不見韓侂冑的建議,一直我行我素的安排處置着各種政務。
不過在虞允文給辛棄疾的信中,倒是提醒辛棄疾要注意,莫要太過於輕視史彌遠,畢竟是吏部尚書,而且濟南府多有一些從淮南路而來的官吏,小心其早已經在官場安插了自己人,在這段時間故意挑釁、誣陷辛棄疾。
一番簡單的客套寒暄,半杯茶水下肚,史彌遠則是一直沒有提及他此行的目的是什麼,只是一直打着哈哈,連連感慨着北地的天氣真冷。
辛棄疾在問了一遍,換來了史彌遠的顧左右而言他後,便也頗爲識趣的不再問。
“對了,史某聽說……令泰山如今還在金國爲官,可有此事兒?”史彌遠端着茶杯,突然漫不經心的問道。
辛棄疾心頭一笑,暗道:終於還是來了。
不過好在,在這之前,他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何況,如今不只是眼前的史彌遠想要拿此事兒來攻訐他,就是臨安朝堂之上,自金人開始兵臨城下的那段時期起,幾乎每天都有御史、言官,以此攻訐辛棄疾通金等,建議立刻罷免其濟南府安撫使的差遣。
而今身爲吏部尚書的史彌遠駕臨濟南府,辛棄疾甚至是不用想,心裡頭都很清楚,史彌遠此番北上濟南府的用意是什麼。
但好在,如今的辛棄疾,已非當年那個不懂變通,不善權謀的辛棄疾了,何況,加上跟虞允文先前的溝通,再加上葉青放手任他在濟南府經營多年,所以如今面對史彌遠的詰問,他根本無所畏懼,完全可以坦然以對。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不錯,正是如此。”辛棄疾笑着回答道。
刑部李立方、大理寺孟珙,在辛棄疾岳父乃是金國知州一事兒上,從來不曾在朝堂之上彈劾過辛棄疾,所以到如今,朝堂之上雖然在御史言官的攻訐下鬧的滿城風雨,但只要葉青不點頭,那麼基本上在濟南府,誰也難以撼動辛棄疾安撫使的差遣。
但話又說回來,如今葉青還如狗皮膏藥一般,死死的依附着宋廷,所以身爲朝堂之上的吏部尚書來到濟南府,辛棄疾自然是也不敢過於怠慢。
在如今北地的一些官吏眼裡,葉青如今根本沒有必要拿朝廷的官員當回事兒,還要受他們的窩囊氣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