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产业化。
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和视野的较量。
教育扩招就像一道流水线,将一个个普通的大学生推向社会。1
很多学校目前就是复制一批又一批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1
精英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领导力和方法论,其中包括决策方法和能力。
家长在争名,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校在争胜,一分都压倒英雄汉;社会在争强,就业岗位青睐“985”“211”的学生。
学校教育的目的最基本的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其次是培养人才,再者就是培养精英。
教育的本质是一门产业(钱),扩招的目的就是维稳,维稳重于一切
我们或许还记得,多年以前就开始在网上流传的一个观点:中国教育太早的文理分科,导致中国的理科人才缺乏文科素养,文科人才缺乏理科精神,对中国人才的综合素养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清华材料本科上一届,转专业走了四分之一的人。
知识可以被教育,但是智慧不能被教育。智慧来源于生活学习中的思考。
实际上,中国现在已经显现出了这方面的趋势。比如,十几年前,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踏实、勤劳和努力积累,终于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而现在,这样的故事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故事是:一个普通中产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踏实、勤劳和努力积累,终于完成人生的逆袭。
未来,上述故事也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富人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踏实、勤劳和努力积累,终于没有让上面两类人逆袭,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高校或者说学校就是工厂,学生就是流水线的产品,教师就是工人,工人制造产品,但是不清楚产品在社会中的销路如何,因为这不是他们关注的,但是工厂需要,否则工厂不会被社会认可,产品长期质量偏低,会被主管机构(教育部门)要求停止生产,这就是教育产业化的原理,大量的不合社会所需的无用产品生产出来,最后只能放在仓库或者拿回工厂自用,这就是在社会中没有需求的学生归宿,到学校,除了在生产产品外,别无所用,和传销自我循环是一样的道理。
产业化的教育其实也没啥不好。大多数人在青春期的时候应该是很难认清这些东西的,教育给了我们开阔眼界的机会,
通识教育绝大多数是一些正确而无用的知识,
徐小平老师在一篇文章里说“教育本身即包括素质,没有素质教育是不成为教育的”
美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可以理解为:“底层应试教育、中产素质教育、顶层精英教育”。
而中国的教育随着阶层的形成、固化是否也终将走向这条路,这个就要仁者见仁了。
……
顶级高校和重点高校毕业的学子,依旧享有“天之骄子”的待遇,而在扩招中产生的大量二本院校学生,却往往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这些学生作为最普通的年轻人,他们的信念、理想、精神状态,他们的生存空间、命运前景、社会给他们提供的机遇和条件,以及他们实现人生愿望的可能性,是中国最基本的底色,也是决定一代人命运的关键。
在当下的社会格局中,任何群体若要跨越不属于自己的城市和阶层,需经历怎样的内心风暴和艰难险阻,只有当事者知道。
二本学生作为最普通的年轻人,他们是和脚下的大地黏附最紧的生命,是最能倾听到祖国大地呼吸的群体。
他们的信念、理想、精神状态,他们的生存空间、命运前景、社会给他们提供的机遇和
喜欢我在大学当校长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我在大学当校长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