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年来,虽然反对之声不断,可是长期的反对、支持辩论途中,支持凉州教育的正方越辩越占上风、支持的人越来越多;势之大,也使凉州教育从摇摇欲坠变成了稳如泰山;而反方,在道理上越来越站不住脚、越来越受寒士唾弃。
有了这个成功的桉例,杨广觉得全面恢复州县乡学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正是!”杨集也觉得恢复地方教育的时机成熟了,他一字一顿的向杨广说道:“有凉州的成功为例,朝廷全面恢复教育已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士族虽然会全面反对,可是这些人的反对,多是出于一己之私,不管你做什么、做得有多好,他们为了一己之利,照样找出万千理由来反对你。对于这小撮人,不作理会。”
杨广深以为然,冷笑道:“言之极是,不管他们。”
杨集所说的‘小撮人’自古以来就以自家利益为上、毫无气节可言。杨坚办学的时候,反对的是他们;杨坚顺他们心意,废学;他们非但没有安分下来,反而骂得更厉害了,甚至还在民间、士林之间兴风作浪,硬生生给杨坚扣上不重儒、不重学、不施仁义的的帽子。
如此一来,好处被他们全得了;而真正为国做事、为民着想的阿耶,却被他们口诛笔伐,杨广真是受够了这些混蛋。
大隋现在强大得前所未有,他们尚且如此过分,若是有朝一日大隋势弱、势衰,又会怎么写史书?自然是拼命抹黑。
这“小撮人”喜欢的是什么皇帝?杨广对此一清二楚,他们喜欢的皇帝,无非就是“无为而治”的“仁君”!
“无为而治”是一个好东西,若大隋王朝真要是如此、若他杨广真的变成世家门阀喜欢的“仁义之君”,他们便可肆无忌惮的安插人手、架空皇权、贪国家财富为己用;便可肆无忌惮的以“官员”的名义盘剥百姓、欺压良善、吞噬大隋根基……
这也是世家门阀在每个王朝、每个时代,都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终极理想。
若他杨广是一个醉生梦死的昏君,至少有九成以上的世家门阀因此变得更加高兴、更加满意。可他不是世家门阀手中的傀儡皇帝,焉能如世家门阀之所愿?
想到这儿,杨广已经下定决定干这一票了!
说干就干!
翌日早朝,杨广先在朝堂上公布了改州县两级制为州郡县的决定,重臣们早有心里准备,便纷纷响应,一一将反对者驳倒,对于置疑官员提出的问题,也一一给出满意的答复。
使州郡县制顺风顺水的通过了,并于明年,正式启用。(注2)
接着,杨广又说起了将在大隋恢复县学、乡学一事,而县学之上的州(郡)学,并没有在各个州(郡)设立,而是吸取凉州节省教育资源、高等级学子不足的经验,先在州治各办一所大学,日后县学毕业的学生,都将集中去州治的大学读书。
更高一级的学校,则是大兴城、洛阳城的太学。
十四所大学的学子结业后,可参与科举考试;朝廷择优而录以后,也将根据实际情况选拔优秀却考不中的学子为预备官员;预备官员既可选择回家等待,也可进入太学深造、学习务实的为官之道。
杨广尤为聪明,他压根就不提到世家子弟、寒门士子、平民子弟,也没有再一次拿杨集出来背黑锅;而是从崔仲方弹劾杨集时、隐讳提到的“朝廷穷兵黩武、教育无方、教化不力”入手,接着利用崔仲方提到的“汉光武帝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大兴儒学”为论据——陈述大隋教育力度上的不足,不符合“崔仲方们”所推崇的“重武轻文”。
在这个基本点上,说大隋读书识字的人不多,实在有失上国体面。大隋王朝作为天下正统,理应将孔圣人“有教无类”的理念发扬光大。
杨雄、杨达、杨弘、杨恭仁等皇族中坚分子;萧琮、萧玚等外戚,不仅隐约猜到杨广用心所在,而且也明白恢复县学乡学、兴办大学对大隋王朝传承的种种益处。
不过他们和大隋王朝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关系,家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绑得死死的,每个人都知道大隋好、他们才好;大隋不好,他们和子孙后代也倒霉,所以高举双手赞成。
高颎也懂此理,他虽然也是名门出身,但是他在开皇年间提出和推广“大索貌阅”、“输籍定样”时,便和世家门阀决裂干净,被世家门阀、名门望族恨之入骨。一听杨广这么说,也就一路黑到底的支持。
裴矩、苏威等人目光长远,他们心知国也好、家族也罢,都必须牢记和践行孟子提出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否则,必将衰弱下去。而且他们对自己的家族有信心,拥有“迎接大世之争”的气魄、勇气、意志,加上又担心受到寒士口诛笔伐,也就纷纷出列支持了。
关陇贵族官员的核心利益是在大隋军队,之前见到杨广有重用士族制衡他们的之心,本就担心得不得了。此时见到杨广用兴办教育的方式针对士族、下定决心和士族“决裂”,所以不管是出于打压士族考虑、还是出于拉拢士族对抗杨广和皇族的考虑,都没有去反对的理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记住本站网址:<a href="https://www.zeyuxuan.cc/">www.zeyuxuan.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