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行,打又不划算,更重要的是不杀不能震慑宵小,但杀戮过重的话,却又会激起当地百姓的仇视,日后他们反得更加激烈。
正是有鉴于此,所以杨集认为大隋既然看不上那里土地,统治力又鞭长莫及,而归化之策又不能在三家影响力根深蒂固的土地上取得成效;倒不如让三国继续共存、继续争斗,要是三国像现在这般绕来绕去的打、加上大隋适当的调解一下,他们哪能统一得了半岛南部?而大隋虽没有那里的土地,每年却能轻松的坐收三国上贡的钱财。如此,又何乐而不为呢?
杨集这个建议,得到了杨广和殿中重臣的认同:这是因为东/突厥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大隋王朝之前将半死不活启民可汗扶植起来,最终差点就养虎为患,东突厥被杨集在大湖区、范夫人城辖区弄死和俘虏了将近二十青壮,东突厥这才又乖乖的当大隋的狗。
可尽管如此,东突厥却引起大隋君臣的警惕,然而大隋既看不上北方、却又担心东/突厥成为第二个威慑大隋北方的突厥汗国,故而怂恿南室韦、北室韦、霫族三部西进;怂恿铁勒薛延陀东进;怂恿铁勒薛斛部、回纥部南下;而在东突厥内部,更是怂恿启民可汗次子阿史那·俟利弗设积蓄势力,只要启民可汗死了以后,他不遵启民长子阿史那·咄吉之令,那么大隋就会支持他自立。
此之以外,大隋突厥史史祥与长孙成也曾接触过启民三子阿史那·咄必,那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这无疑,又成了大隋打算培养的人。
如果杨集知道他们的设想,定然说声好家伙,这分明就是让史上轮番当大可汗的始毕、处罗、颉利搞内斗啊!
杨广饮了一口茶,向重臣们沉声问道:“对于卫王保留高句丽国祚这个建议,诸位可有不同意见?”
杨广知道杨集第一个建议中的安乐都督府的各个官位,以及尺的要职,要是论起来,必将是没完没了的争辩,于是先把比较简单纯粹的第二建议拿来说。
“圣人,卫王已经把利弊说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无论是让高元继续为国君,还是扶持高建武上位,臣都没有半点异议!”尚书左仆射苏威表态完毕,接着又说道:“不过我大隋毕竟因为高句丽折了三十多万兵马,要是能灭而不灭,继续让其保留高句丽这个名字,朝廷不仅无法向三十多万将士和他们的家属交待,而且有损朝廷颜面,起不到震慑四塞的效果。”
不得不说,苏威异常老辣,他这个“不过”非但提到现实问题、卖好了杨集,而且吻合杨广好面子的心态。
杨广闻言,饶有兴致的问道:“那么依苏公之见呢?”
苏威拱手一礼,说道:“圣人,依臣之见,高家可以保留,可高句丽这个国名却是不行,若是该国因我大隋兵锋之盛,被迫更名为高丽或高句,这比直接灭了他们更屈辱,同时更能彰显我大隋之实力、威力。毕竟我们中原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个王朝能够让一个传承近千年的国家更名,这不是前无古人又是什么?”
杨广听得频频点头,心中更是深以为然,可他还是装模作样的问道:“诸公以为如何?”
这不是什么大事,苏威又说得很有道理,而杨广的满意之色都写在脸上了,众臣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纷纷说道:“臣/末将无异议!”
杨广见状,便满意的说道:“那好,高家可以保留,而高建武好歹也是为我大隋立下大功,卫王又说此人贪生怕死,以后就由他当辽东郡公、国君好了,但是国名必须改为高丽。”
“圣人英明!”众人轰然应道。
“此事就这这么决定了!”杨广沉吟半晌,说道:“卫王的第一个建议已有朝堂之上通过,不过大都护乃是重中之重,我要的大都护不但文武双全,其人品更要是属于上上之流,我可不希望安东大都护如若当初的‘韦伯仁’一般。”
众人听得心头凛然。
韦伯仁乃是韦冲的侄子,开皇中期,杨坚任命韦冲为南宁州(云贵一带)总管,掌十五州军政大权;其侄韦仁伯为协州刺史,然韦仁伯品德败坏、道德沦丧,在职期间到处强夺他人妻女,放纵部下烧、杀、抢、奸,致南宁州百姓怨声载道,对大隋王朝离心离德。
时为昆州刺史的爨翫本就心怀二志,有了民心基础,立刻起兵反隋,这才有了史万岁远征爨翫之事,然而史万岁较之韦伯仁更不堪,虽然韦伯世被处死、史万岁被削官为民,但大隋在十五州失去的诚信和民心,至今依旧修复不了。要是安东都护府、诸郡用人不当,旧事一定上演。而杨广表面说“韦伯仁”,实际上是说包庇他的韦冲。
要不是韦冲包庇、帮着欺上瞒下,南宁州的局势也不会一步步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记住本站网址:<a href="https://www.zeyuxuan.cc/">www.zeyuxuan.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