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造成的呢?
是领导能力不足?
是干部间的配合不默契?
是彼此间的勾心斗角?
是工作环境的恶劣?
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思想有问题?
这些理由都似是而非,但在刘志成看来,都不是。
他认为,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发展乏力。
这个理由或许并不充分,但在刘志成看来,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经济发展乏力,没有办法改变,一直持续这种状态,要么,官僚体制会变得无比僵化和死板,要么,就会频繁的流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虽然未必是绝对真理,但在某个小范围的例子中,具有一定的道理。
尽管心中这样想,刘志成并不敢真的这样说。
“我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思考,于部长,在我看来,这或许跟大家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关。”
“哦?说说看?”于鲁杰在本子上写了几个字,显得很感性兴趣。
刘志成暗暗叫苦,这个说法,简直就像个坑,把他绕进去了。
但面对领导的提问,他又不能不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能力也各不相同,性格品行等也不尽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就变得不是那么一致,胜任工作的,或许游刃有余,不胜任的,或许会十分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造成领导班子的不稳定。”
“嗯,有一定道理,那么,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发展经地方经济,培养龙头产业,一个或者几个产业发展起来后,会带动更多产业、行业的发展,从而引领全民富裕。”
于鲁杰的眼睛亮了,说:“我听说你是经济学硕士,搞经济绝对是一把好手。”
“青山乡本来是个一穷二白的贫困乡,但是,在你的努力下,已经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发展,这是咋是难能可贵。”
刘志成赶紧谦虚了几句。
“可是,如果按照你说的,青山乡经济向好发展,领导班子应该稳定才对,可是,为什么变动的这么频繁呢?”
这简直是一道送命题。
说那些人水平不行,这有些自吹自擂。
说那些人素质不行,这等于是抹杀组织部的干部考察工作。
说那些人最擅长尔虞我诈,这等于从侧面否定了西原县的干部队伍建设。
是呀,如果不是干部队伍建设有问题,怎么会那么巧,去青山乡的干部流动速度那么大?
“是因为处于起步阶段,大家在理念上、思想上、行动上,还没做好准备。”
“我同样也没做好准备,所以,我也在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地态度,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他同志,或许不适应突然起来的发展,或者是对目前的发展速度、模式或者是方向有异议,这才造成班子不稳定。”
“志成同志,你说了半天,最重要的问题你可没说。”
“于部长,我只是个乡长,协助许美静同志开展工作,并保证几个项目的顺利推进,才是我的本职工作和工作范围,我不会僭越,去涉足自己职权以外的领域。”
这话有些赖皮,但也透露了自己的态度,甚至是向组织作出了某种保证。
那就是听从领导,积极撇喝喝工作,没有任何私心杂念。
于鲁杰点点头,说:“那这样,你现在想一想,你怎么保证干部队伍的稳定?”
“第一是统一思想,第二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第三是搞好团结,第四是让大家忙起来。”
前三点,其实就是口号,谁都知道该这样做,但是,不是谁都能够做好的。
最起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就连教员都说,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思想有所差异,这实在太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