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锦衣大明 > 第七十二章 眼睛

第七十二章 眼睛(2 / 2)

梁叛重新出门,还是去的县衙。

刚进县衙大门,老周便举着一枚“一片镜”从门房里探出头来,眼睛透过那枚已经模糊不堪的镜片,朝梁叛看了半天,才笑了起来:“哦,梁捕快,老爷今日不在。”

张守拙又不在?

梁叛奇怪地问:“老爷上哪去了?”

“往谷里金牛洞拜金牛去了。”老周道,“听说宫里有娘娘爱吃谷里的观音籼,老爷便专门去谷里拜金牛,求丰收。”

江宁县谷里有个金牛洞,传说当年此处土地贫瘠,洪旱不断,百姓世代困苦。

后来这金牛洞中出了一头金牛,替百姓耕田,日耕千亩、夜犁八百,于是这谷里便成了雨水充沛、稻谷丰美之地。

至于那观音籼是谷里特产的好米,“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便是江宁人,就住在小仓山随园(曹雪芹祖上曹寅所建)。

袁公3在随笔《随园食单》中写过一段关于煮饭的四个要诀,其中第一个要诀便说道:

一要米好,或“香稻”,或“冬霜”,或“晚米”,或“观音籼”,或“桃花籼”,春之极熟,霉天风摊播之,不使惹霉发疹。

张守拙去拜金牛求丰收的观音籼,就是袁枚口中的“好米”。

不过谷里在城西南三十余里,来回一趟加上在当地搞点幺蛾子作作秀,那就得一天功夫,这张大老爷好清闲啊……

不对!

张守拙这种人,明明是资深宅男属性的,讲究的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这厮过去的行动路线就从县衙到小西湖,从小西湖到县衙,最近加了个会同馆已是稀奇了,怎么这两天频频往乡下跑?

昨天去催收子鸭也就算了,今天跑出三十里地去谷里拜甚么金牛,这就有点妖了——所谓世事反常即为妖!

不过张守拙那点底细早被梁叛摸透了,再作甚么妖也不够他猜的。

梁叛一想便明白了:张守拙这一是连子鸭带大米的巴结皇帝娘娘,二是眼见着城里乱,出去躲事儿了。

好嘛,黎县尉的案子主要是在上元县境内发的,但是两县都有牵连,现在江宁县的老爷拍拍屁股出城办公务了,这条重担便自然而然落到了上元县的头上。

可怜的栾知县……

梁叛一阵唏嘘,指了指刑房那边,低声问老周:“崔夫子怎么样?”

张守拙不在,管分管刑讼治安的黎县尉又死了,衙门里的刑讼案子自然就落在了刑房的头上。

老周嘬了嘬牙花子,伸出两根手指,也低声道:“老爷不在,刑房统管堂事,崔夫子两天没回家了,早上见了一面,似乎精神不太好。”

可怜的崔书办……

“对了,你找老爷有事?”老周问。

“我不找他!”梁叛摇头道,“我单找你。”

“找我?”

梁叛指着老周手里的一片镜,问:“你手里这个宝贝,是哪里来的?”

那一片镜说白了其实就是个水晶磨成的凹面镜,也就是单眼的近视眼镜。

老周和兵房的岑夫子,都是大近视,老周有门路,早年不知道从哪里搞来这枚一片镜,虽然早已磨花了,水晶的杂质也多,但是依然当个宝,用起来极能显摆。

前两年岑夫子攒钱找老周帮忙买了一副两片镜,更加比老周还要显摆,逢人便秀。

那两片镜就是能够不用手扶,镜架压在鼻梁上,用纱布在脑后固定的那种,也就是现代眼睛的雏形,眼下叫做“叆叇”。

钱塘人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记载此物: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中用绫绢联之,缚於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

梁叛找老周,便是想问这镜片的来历。

老周笑道:“你也近视?”

“屁的近视,我这双火眼金睛,二十里外能瞧清娘们的脸盘子是瓜子儿的还是鹅蛋的。”

“哈哈你他娘的就扯呢!”老周咧开嘴,脸上挤出一层一层的褶子,指着那一片镜道,“这宝贝是托我一个经商的堂侄,从杭州带回来的。不过近两年咱们南京也有这样手艺了,并不比杭州的差些,你若要我带你去。”

梁叛一拱手道:“那就劳你的驾。”

喜欢锦衣大明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锦衣大明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