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毅血战打退了秦地藩镇,,龙剑趋于稳定,于是大军大胜而回。
蜀地由是在王弘毅手中获得了统一。
王弘毅令人上书朝廷,请封蜀王。
大燕朝的傀儡小皇帝在内宫大斥王弘毅乃是乱臣贼子,不允封王。
事实上,如今朝廷的一切大权都在权臣魏越手里,小皇帝只是一个盖章皇帝而已,没有自主权。
而在这个事情上,魏越也不想王弘毅得到蜀王的册封。
上次给予蜀候,其实是想将王弘毅钓出蜀地,来个釜底抽薪,但不想,王弘毅如此桀骜,吃掉了鱼饵,却不上钩。
也因为有那道圣旨在,王弘毅自称蜀候,没有得到太多人的反对。
但现在,大燕朝要是给了王弘毅蜀王的封号,那无疑是加深了王弘毅的气数,帮助他稳定蜀地的统治,这反而不好。
于是,大燕朝在权臣魏越的操控下,连发三道圣旨训斥王弘毅,称呼他为欺君叛国之人,号召天下义士共反之。
另外,大燕朝又封魏越为吴国公,令他统领兵马,共伐逆贼王弘毅。
消息一出,满朝文武震惊。
因为晚期藩镇叛乱,朝廷南迁,实际区域就是古扬州,也就是吴越之地,加封魏越为吴王,实在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这还没完!
七日之后,大燕朝又以魏越讨伐王弘毅反王的名义,加封魏越为吴王,加吴王,赐九锡、假黄钺、使持节、总理万机。
这是更进一步。
虽然说是朝廷册封魏越为吴王。
但是有识之士皆知道,朝廷其实就是在魏越的控制中。
魏越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他借着王弘毅的名义,给自己封王,也意味着魏越受到王弘毅的刺激,行事会越来越激进,这是打算蟒吞龙,谋朝篡位了?
一时之间,天地风起云涌,暗流用地。
各地藩镇加快了统一步伐,厮杀不断。
不过外界纷纷扰扰。
王弘毅却关上门来,一心做着自己的事情。
朝廷的训斥他并不担心。
蜀地乃四困之地,自古出龙不易,容易形成困龙之局。
但同样,蜀地易守难攻,在秦地藩镇都被王弘毅打退的情况下,外界想要攻伐蜀地,却也没有那么容易。
朝廷不同意给王弘毅蜀王的称号。
王弘毅就自取,自封。
关于蜀王的登基之典还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而他的精力,则重点放在蜀地的内政治理上。
王弘毅一统蜀地太快了,在吴思源的支持下,比原着里快了几年的功夫。
这本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