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现在产能翻倍,杜迁已经不可能自己再去买肉了,都是曹屠户安排人每天早晨用车送过来。
一直冒烟的烟囱、白花花的肥肉进去、不断产出来的是肥皂…要是想不到他们能制,真成了猪脑子了!
所以不少人在打听,从卖烧碱的刘二郎,到卖肥肉的曹屠户,甚至连送木炭的老孙头都被人问到了,有心人更是开始统计他们的用量,来揣测任何端倪。
这种情况下甜水巷真的是不安全了。
所以王伦明智地拒绝了两兄弟要加油干的冲动,而是把每日的销量限制在两千块。倒不是一定生产两千块,而是当他在家的时候,兄弟们就做得多些----有焦挺在,不怕人来砸场子;
他要外出安仁村看建房进度时,两兄弟便及早收摊,免得被人堵个正着。
和各位商贩的交易时间,都选择在黄昏后,因为那时候早就歇了摊,至少能够保证工作时的机密不被发现。
那种明明有钱可以赚却不敢动手的心情,你懂的…
一个肥皂生意都需要这样藏着掖着把每个可能进入的人都当贼一样防着,这日子没法过了!还怎么做大事?
所以王伦当初的决定被兄弟们奉为超前眼光,他也被兄弟们奉为能做大事的人。因为交易量增大,为了方便商业宣传,他还把自家的生意起了个很响亮的名称:“聚义商行”。
古有聚义厅,今有聚义行,渴望的是有众兄弟加盟共做大生意。
然后慢慢地都知道了,“聚义商行”的老板是三兄弟组成,那位擅长做词的山水郎就是其中的大官人。
如果就这么发展下去,王伦有信心成为大宋朝东京都的一位很有成就的大官人,要名望有名望,要财力有财力,并且他的财富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递增,毕竟还有很多赚钱的项目没有施展。
只是很多事情没有按照他的计划在走。
又过了半月之久,算算授衣假已经过去了大半时间,离开学的日子不远了。在这些日子里,由于国子监都放假,很多生员并没有回家,于是丽香院的繁荣进入了一个生意繁忙期。
恐怕这也是阎婆惜和孙三四一段时间以来再没找王伦的原因之一吧。
王伦是个闲不住的人。以前还好,因为生计都成问题,所以每天的主要想法都是如何发财。现在生意进入一个良好的状态,不免地他便有些心思了。
要不怎么会有暖则思淫的说法呢?
他是见识过沧海的人,所以等闲的俗脂庸粉本不会放在心上,何况九娘的姿色也是优中拔尖的。但是当事情都闲下来之后,难免会有得陇望蜀之慨。
以前都是被动地光临丽香院,这回哥有钱了,也主动潇洒一把,趁着秋高气爽天气喜人,晚上的时候也去丽香院给她们捧捧场吧。
也不枉了人家帮自己一回,阎婆惜是无偿帮着找到这么好的房子又是亲手烧菜款待,孙三四干脆是诉衷情了。这情谊,说什么也得小小地回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