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继续行驶,清风徐来,山野寂静清幽。
杨孟君忍不住问道:“慕姑娘都走那么久了,你怎么还放不下?”
洛清怡扭头看了他一眼,平静道:“你真以为我是在争风吃醋?”
两人对视一眼,杨孟君继续专心驾车,没有回话。
沉默不就代表着默认?洛清怡双臂环膝,幽幽道:“原来在你眼里我就是那么小气么?我要是真争风吃醋,就不会只把桃花酿改名字了。”
杨孟君皱眉,神情疑惑。
“哦?给我说道说道,为何把桃花酿改名待君归?”
洛清怡平静道:“吾有桃花酿酒,待到来年故人重归,与君同饮。”
扬鞭的手猛然一顿,杨孟君欣慰一笑,轻柔的抚起女子娇颜上一缕散乱的青丝,带着歉意道:“有心了。”
洛清怡甜甜的嗯一声。
慕子情愿意用五百两黄金把对杨孟君的一腔相思化为柔肠,以寄红衣林内遥望十里桃林。洛清怡也不介意再用五百两金子把桃花酿改的更加名副其实。
桃花林里饮桃花,红衣林里叹红衣!洛清怡一掷千金绝不是为了跟谁争风吃醋!心中情郎就在身边,有何醋吃?她这样做还不是为了能让杨孟君心里好受一些。反之,这更体现了洛清怡身为大唐郡主的气度。
过了好久,杨孟君实在忍不住问道:“丫头,咱出门就出门,带那么多钱干嘛?”
洛清怡糯糯道:“进山拜佛不得有香油钱嘛。”
杨孟君无奈了...想了想吴冲给自己的那块桃木牌,自己以后真有机会登无涯峰访武当派时,是不是也得准备几百两黄金?
经过这么一折腾,想在日落前抵达法华寺着实有些难了,两人盘算一下倒也坦然起来,继续游山玩水一般的悠闲心态,不再刻意去加快马速。
法华寺位于苏州吴兴郡内,下属有五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吴兴郡有法华寺这座古刹,按理说应该依山而建,以“仙”而闻名才对,可法华寺周遭还真没有什么仙山福地。既无山,那为何还能成为南朝二百八十寺中名列前茅的存在?
无他,唯有一湖耳!法华寺围着江南五湖之一的太湖而建,端的是“有龙则灵”。禅教和道教不一样,道家求五名五同,像武当派这样高居无涯峰,上可通天听,下可达地视的地势才是开宗立派的理想之地。而佛门却求的是一个“灵”字。
傍晚时分,两人终于紧赶慢终于到了一处小镇里。此地离法华寺已不足十里,转瞬即到。
按洛清怡的说法,早入寺晚归山,上香敬佛清晨最灵,进山求道晚上最利。临近法华寺这座佛家古刹,当地的一些小镇平时倒也人声鼎沸,江南子民信佛远比信道的多些。
找了一家客栈,杨孟君长长的伸了个懒腰,对着一旁小二道:“开一间上房,再备些许酒菜便可。”
小二看着眼前衣着华贵,斗篷面纱遮面的年轻男女,心里便明白怠慢不得,连忙道:“好嘞,两位客官这边请。”
一夜无话,第二日清晨时,一阵喧嚣的吵闹声叫醒了熟睡的男女。杨孟君倒没什么,几个呼吸的功夫便醒了神,倒是身旁的洛清怡娥眉紧蹙。
杨孟君看着女子倾国的容颜,温柔一笑,“爱睡懒觉的毛病还没改过来啊。”
替她盖好被子,杨孟君洗漱一番便下了楼。客栈外吵闹声一阵比一阵大,杨孟君拉住忙上忙下的小二,问道:“小哥,外边这是怎么了?”
见来人是昨夜那位贵公子,小二左右偷瞄两眼,附在杨孟君耳边道:“咱镇子里的刘公子被人给杀了!”
杨孟君眉头一紧,“出人命了?”
小二连忙挥挥手,“哎呦,公子您小点声!刘公子是咱镇里巨商刘老爷最喜爱的儿子,他这一死,老太爷彻底怒了,叫了好些官兵彻查挨个彻查呢。公子啊,一看您就是要入寺敬香的游人,吃过早饭赶紧走吧,千万别惹的一身腥。”
对小二的劝告不置可否,杨孟君又问道:“这刘公子平日里品行如何?”
小二顿时为难了,见杨孟君随意的甩出一块碎银子给自己,小二再次慌慌张张的瞅瞅周围,轻声道:“咱镇里第一纨绔就是他了,平日里有老太爷做靠山,又有家财万贯,不仅咱镇子,就连附近一些村落只要有相貌上佳的女子,都逃不过刘公子的魔爪。这次也是的,东边一个村里有个姓韩的丫头,正是二八妙龄,也生的惟妙惟俏,家里只有一个相依为命的爷爷。前些日子刘公子游玩时看到哪韩姓姑娘就迈不开腿,用尽一切手段要人家姑娘嫁到刘府,人家姑娘当然不同意啊!后来她爷爷跑到刘府前跪了一夜,只求刘公子能放过他们老小,可一向飞扬跋扈惯了的公子哥哪里肯做罢?”
“不等刘公子发话,他养的那帮恶仆就把韩老头给收拾了,到现在都不知道人在呢。爷爷不见了韩姑娘当然着急啊!最后在河边才发现自己爷爷已经发臭了的尸体,然后...唉,那姑娘心如死灰,答应刘公子说是只要给爷爷守孝三个月便嫁入刘府。”
“就昨晚,本应抱得美人归的刘公子便暴尸家中!听闻啊,刘公子是被人一剑砍掉脑袋!平日里经过此地入寺拜佛的香客也是极多,保不准就没有一两个古道热肠的游侠客...”
杨孟君深吸一口气,冷冷道:“这等鱼肉乡里,馨竹难书之人...该死!”
小二吓的一哆嗦,“公子啊,可千万小声点喽!”
杨孟君思索一阵,问道:“不对劲啊小哥,现在才刚刚日出,官府的兵马来这么快?”
小二撇嘴,颇为讥讽道:“说是官府的人马,可还不是刘老太爷自家养的私兵?咱们镇里以前没这么多人,十年前那场浩劫来临时,太多北方难民南渡淮河长江来江南道。那些难民来这里无根无据的,怎么活命?就向当地一切权贵借地借粮,咱这地儿就是的,周遭百里的庄稼地都是刘老太爷的!每年守成给朝廷分去三成,再给老太爷交三成...亏得是江南富甲天下啊,剩下那一点也算能吃饱吧。”
杨孟君不解道:“一直都是如此?”
“也不是,以前咱们大唐还在的时候,庄稼地都是百姓自己的,那些难民来了以后啊,跟当地一些人家联亲的联亲,这一来二去就都成一家人了。连带着自己能做主的庄稼地也越来越少,最后都进了刘老太爷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