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军务完全托付于他人,纵观史书,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事。轻则王朝更替,重则天下大乱,血雨腥风。
前朝大汉末年之所以群雄逐鹿,最后归于三国,从而有了大楚王朝。也是因为大汉末年皇帝昏庸无道,卖官鬻爵,导致地方势力越来越强,朝中宦官当政,外戚掌权,一代王朝就此终结。
李毅这种做法,利弊参半。好处是武将能够完全自主掌握战局走向,从而发挥出一支军队最大的潜能。坏处也很明显,“将在外君名有所不受”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三个政权,从当下到以后,基本都有各自的方略。
而从它们各自理政角度,不难看出其当权者奉行之策。南唐朝廷这十多年以来,洛林三人对朝政影响之深远超世人想象。而执掌尚书省的洛林更是如此。
好巧不巧的是,洛林道法自然,骨子里就是一个实打实的道家学派之人。不争便是大争,争便是不争。而李毅也是如此,笑看朝堂风云变幻,我自巍然不动,任由江水东流。
这也是洛林始终能够压下徐王两人的原因。但这一情况却从杨孟君洛阳客临安谋开始有所转变。
洛林不忘杨家之恩,更是孤注一掷,把所有筹码全部压在杨孟君身上。彻底舍弃了朝廷,舍弃了李毅。从当年洛林三人受封上柱国,另太子三公开始,便已经是要面子不要里子,明升暗降了。
不过不得不说当一种学派从政之时,实在也有各自的特点。洛林这老狐狸笑眯眯了一辈子,最后争了一次,便把东方玄机从李家庭院给拉了出来,按在尚书省第二把交椅之上。不仅托付了身后事,也给身前半生画了一个完美句号。
东齐的治国理念,全系于李甫一人之身。他是枭雄,也是英雄。奉行王道,但内圣外王。对外族寸土不让,奉战必迎。对大唐境内天下纷争,也是刚硬铁血。也就导致了东齐朝堂不论大小官员,对李甫都是奉若神明般的存在,惧之亦敬之,畏之亦尊之。
对旧大唐子民来说,现在天下纷争,一直都是蜀唐齐三国之争。而那个守卫辽东一二十年,举国上下只有十万兵,其境不过方寸千里的王朝,世人好似皆把它忘记了一样。
燕国!
十万精兵,血战十多载,几多男儿埋骨黄沙,何须归家就桑梓?
举国上下,只有彭池一个名将,也只有他一个名将!无权臣,无名谋,无圣君。只有十万死战不退的铮铮铁甲,只有永远也数不尽的塞北黄沙。中原三国出现的所有问题,燕国都有。但正是这么一个一直不瘟不火,甚至豪无任何话题。
而正是这个一个皇朝,却撑起了大唐最后的脊梁!
中原三国忙于纵横捭阖,忙于争权夺利。只有燕国始终日夜不停地抵御北方狼族,完全补充上了扬威军不在北方的空档。
......
夏雨无常。
杨孟君两人才远出播州二百里,一场山雨便倾盆而来。
五关城,只是一个小县城而已,按地理划分属于播州。但也比较偏向天南,民风彪悍。
驶过城关,杨孟君一只手拧了拧袖子,水珠连成线,哗啦一地。
“到山阴城的时候下雨,才走没几里路还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