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等了半个月,谁都知道杨孟君已经回都,却没有上过一次早朝。按理说镇国公征战归来,太子殿下怎么着也要去拜会拜会才对,你说君拜臣不合礼数吧,太子又没登基成帝。要说太子监国繁忙吧,出去溜达一圈也耽搁不了什么事儿。况且杨孟君又是太子爷结拜大哥,与私也该亲自去辅国将军府看看才对。
这下倒好,太子爷不出金銮殿,镇国公不入皇城。百官一时间纷纷闭口无言,这个关头谁也不知道他俩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万一触了霉头,不管是得罪这俩人哪一个,都是灭顶之灾。
满朝公卿各怀心思,杨孟君却清闲至极。
没事儿就带着洛清怡策马郊野,临台高歌望江而赋好不快活,丝毫没有把国事放在心里。殊不知满堂文武眼巴巴地等着他上朝,他越是这般满不在乎,那些官老爷就一日不得心里安生。
这一日傍晚,亲自送洛清怡回府,洛林已经在门口等着他了。
老人看着他俩亲热的模样,由衷开怀,临了不忘轻描淡写一句,“快新年了,过年回家来吃饭。”
杨孟君笑着答应,回到辅国将军府。
东方玄机已经在他房内恭候多时,也只有东方玄机能自由进出杨孟君书房了。
“呦,稀客啊,尚书令大人百忙之间还不忘来看看末将,末将倍感荣幸啊。”
东方玄机没好气地瞄他一眼,皱眉道:“理清思路没有?”
见他如此开门见山,杨孟君也不再继续开玩笑,盘膝对坐,说道:“差不多了,我离开这两年发生的事情还真多。”
东方玄机点头道:“那你准备怎么办?”
杨孟君不假思索道:“顺着他的想法来呗,那些沉疴旧疾早该治一治了,尤其是你的尚书省,以前李毅碍于局势不稳迟迟没有动手,这次扬威军拿下函谷关中原以南大定,也是时候该整顿内政了。而且早点让李非接手治国树立威信,也是好事。”
东方玄机微微点头,起身道:“心里有数就行,明日你去早朝。”
杨孟君头疼道:“你们去打官腔就好,非要我去干嘛?我去了,李非心里能得劲?当着我的面发号施令,尴尬不尴尬?”
“尴尬什么?他是太子储君未来的国主,你是镇国公,有何不妥?”
杨孟君摆摆手,不耐道:“行行,听你的就是。对了,给我送件朝服,以前的都不合身了。”
杨孟君经历破茧成蝶之后身形和以前的确不太一样,个头高了一些,体态也略微瘦了些。
好在天衣阁负责给他缝制蟒袍,准备的极其丰富,就怕哪天杨孟君胖了或瘦了。
“明早之前给你送来。”
说罢这一句,东方玄机便推门而出,不再给他多说什么。
等他走后,杨孟君皱了皱眉头,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他自然明白李非削弱尚书省的初衷是什么。尚书省不同于中书省,六部尚书侍郎执事,大多是洛林旧臣,这批人为官多年从南唐风雨飘渺之际一直任职到现在,内外的权柄早已不能用官补子来衡量。以前还有中书省门下省来制衡,三足鼎立之外又有翰林院国子监来互相制约,倒也显得不是多么难以掌控。
可自从西蜀投降后大量蜀中旧臣涌入临安,以往的格局彻底被打破。之后又有王鹤门下一变,新生的中书省根基不足,而孔昭刚开始又是闲云野鹤般的态度,门下省被打入冷宫。唯有尚书省一脉独存,其内的官员也就越来越出格。
如今太子监国,虽然李毅还在。但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毅何尝不是想铲除这块病根?但他自己又不好下手,毕竟这群老臣对他对南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让李非来做这些事,也在情理之中,并不会引起太大反弹。
最麻烦的是,这种动作乃帝王之术最基本的道理,却又不能明着来,那就只好委屈东方玄机这个尚书令了。看起来是太子爷不太信任东方玄机,从而对其一顿连消带打,其实则是隔山打牛。要不然东方玄机现在怎么还是尚书令而没有被撤职呢?
而另一方面,大力提拔中书省在朝中的地位。一来是展现出宽宏大度的一面,毕竟西蜀旧臣的底子也很不错。二来就是李非在培植自己的党羽,甚至中书省这个壳子里面,已经有太多新鲜血液是李非从地方提拔上来的,原本的西蜀旧臣被他移花接木的换了一茬又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