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说到这里,蹙眉不语,心中又隐隐作痛。因为他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正是这一战后方才得知他的长兄燕世子朱高炽已在北平大婚,那位世子妃张氏闺名晗,她,就是几年来让朱高煦日思夜想倾慕于心的女孩---。
唐骏见朱高煦闭上眼睛半晌无话,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尸山血海的战场中,书房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此情此景唐骏自然不敢搭这个话茬,只是瞟了一眼朱高煦那略带沧桑又刚毅不阿的脸和红润而棱角分明的唇色,没事,还算正常。便将穴位上的银针一一取下,接着又开始做疏解脉络的按摩。
还是朱高煦自己打破了室内的寂静,他睁开眼角微翘眸黑如墨睫毛长长的眼帘望着唐骏矜持的一笑,说道:
“唐先生,你怕是听烦了吧?这都是本王早年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
唐骏急忙答道:
“王爷说哪里话来,草民正听得津津有味呢。原来当初圣上“靖难”竟有这许多不得已的苦衷,王爷少年英雄令人敬佩!”
接着稍一停顿又解释道:
“非是草民八卦好奇,存心冒犯打听王爷的私事,实是草民行医多年,晓得这天下之病的起复转归多关乎七情六欲。王爷这病缘于心情不舒,若得以使郁闷之气尽情抒发一吐为快或许能得以痊愈。草民出身唐门,祖辈行医,信守患者至上,最重医德,万不敢辱没家门将王爷隐私泄露出去。”
“哦---,本王信得过你。”
建文四年(1402年)7月13日,燕军攻入皇宫,建文帝朱允炆在宫中放火自焚不知所踪。燕王朱棣登基为永乐皇帝,随后大封百官,册封燕王妃开国功臣徐达之女徐妙云为皇后,但是却没有随后册封燕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天子的家事既是国事,面对诸王和朝中大臣纷纷上书请立储君,朱棣一直在推脱。
朱高煦知道这是父皇心中还记得当初对自己的承诺,同时父皇下旨在京师最好的地段给他造了一座气势恢宏富丽无比的府邸煦园,还把自己的天策军三卫赐给朱高煦做护卫。但碍于皇祖父定下的立嫡立长的传位制度,因此忌惮满朝文臣言官,他在等一个机会,等一个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的时机。
可是这个时机并没有到来,永乐二年四月,朱棣下旨册立燕世子朱高炽为太子,封次子高阳郡王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朱高煦闻之如坠云雾心中失落,不由暗想:长子,长子,有这么重要吗?哪怕他是个瘸子又体态臃肿多病?父皇是“靖难”登基,他就不是长子,只是嫡子。
朱高煦为此难以淡定,却又有苦难言。难道一母所生的亲哥哥就是这样靠着比自己早生了两年,就得以即阴差阳错的娶走了自己中意的女人,又名正言顺的占有了父皇早已有意许给自己的太子之位?但他虽伤心还不至于绝望,因为这并不是最后的结果。凭着“靖难”的功勋,他感觉的到父皇这只是权宜之计。“汉王”,这可是西汉皇帝刘邦称帝前曾经的封号,从父皇给自己的这个封号上就看得出,父皇心里其实并没有放弃他,还是看重于他的。
朱棣几次北征都是带朱高煦于军中,永乐八年征鞑靼于饮马河,二皇子汉王朱高煦在此与蒙古黄金家族的鞑靼汗王本雅失里大战数十回合,本雅失里战败,尽弃辎重牲畜,仅带七骑西逃,被瓦剌边境的瓦剌军堵住无路可逃,本雅失里中箭身亡。朱棣因此老怀大慰意气风发,登上极北之地的擒狐山,在巨石上刻下了一副十六个大字的御制铭:“翰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风尘,永清沙漠!”
可是通古博今的朱高煦仍不免时常思量起西汉大将军开国功臣,以十面埋伏一举名扬海内威震天下的军事家淮阴侯韩信,后因功高震主被吕后诛杀,临刑时曾仰天长叹:“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心中虽悲苦于“既生瑜而何生亮?”但不管怎么样,朱高煦却还是相信只要父皇母后的恩宠在,自己就有依靠,当无后顾之忧。
只不过眼下却是形势比人强,现在朱高煦是一即将远去的藩王,朝中那些势力小人以前对自己趋之若鹜卑躬屈膝,可是闻听圣上旨意即刻汉王府被冷落门可罗雀。为了避免人走茶凉,也为了还能经常见到那个心中仍然十分惦记却已经成为太子妃的张晗,朱高煦绝不愿意离开父皇身边离开京师朝堂远去就藩云南。他知道母后的心意对父皇甚是重要。
“我有何罪?要让我去万里之外?”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听得朱高煦在慈母面前的一番哭诉,母后徐氏也明白了这个“靖难”中数次救父,战场上打死打生功勋卓著的二儿子心里的感受和委屈。安慰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