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1956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西南约24公里的一个叫永幸的小村里。
当时的父母都没什么文化,村里大喇叭那几天老喊“北京举行了八大预备会议,毛主席在会上作了《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的讲话······”所以就给孩子起名叫“赵继统”,听着还是很有学问的感觉,比他的哥哥姐姐强多了。
大哥出生于1949年,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自然叫起了“建国”,结果后来走出了小村子才知道同名者不知凡几。
姐姐出生于51年,当年中央人民**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和西藏地方**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遂起名叫“赵西平”。不过在上户口时,经过工作人员的解劝才改成较为女性化的“赵熙萍”。
作为家里的“老疙瘩”赵继统无惊无险的成长着,只是他和哥哥、父亲三人间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时间到了1964年10月16日,一个令所有中国人,不应该说是所有华人激动万分的日子,中国的第一颗***爆炸成功!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同日,那位批评了约瑟夫·斯大林同志、并多次访美的赫鲁晓夫;那位撤销了对中国的援助计划,致使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恶化苏联*****终于“被退休”了,从此被迫淡出政坛!
就在举国欢庆之际,一向任劳任怨却又异常执拗的大哥突然提出要去参军,朴实木讷的父母商量了半宿,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
吃苦耐劳的性格使大哥在军队这个纪律性极强的团体里如鱼得水,并信誓旦旦的要参加新组建的**部队,虽然最终没能如愿,但还是因为能吃苦肯出力能被部队特批允许其超期服役。还超期了两次,最终服役了七年,没能转成志愿兵,于1972年退伍安置在乡文化站。
不过在部队期间通过关系在71年将赵继统也招入了部队(虚报年龄),也就是说主人公从十五岁上就开始计算工龄了。也许是运气好些、也许是政策放宽了,赵继统只申请了一次超期服役后就顺利的转成了志愿兵,被分配到一个很出名的部队干休所任小车司机。
他所保障的老干部用车不多,但是由于要写回忆录,常叫赵继统帮忙查阅资料(眼花了)。一来二去倒让主角爱上了阅读与研究,特别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史和解放战争史,还有后来的抗美援朝等。
老干部们不厌其烦的给他讲解两军对垒的盛况、血肉横飞的场面以及惨绝人寰的场景。随着熟识的老人们一个个离世,他受到的馈赠越来越多,有红军时期的军帽、踏过草地的草鞋、没能打响的“臭子儿”、体内取出来的弹片,甚至一些孤寡老人将一枚枚擦得雪亮的军功章也留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