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然后,几位立场摇摆的当世名医,则是陆续被赵俊臣利用各种手段邀请到医学院授课,并且还向世人公布了他们的丰厚待遇,引得许多杏林名医皆是眼红,也就分化了杏林的反抗力量;
最后,那些原本与杏林站在同一阵营的官员大儒们,则是直接收到了赵俊臣的一封书信,书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两句话——“与我为敌否?遗臭万年否?”
就这样,再加上赵俊臣当时赢得了陕甘之战,一时间风头无二,又趁着前段时间那场文祸也结交了许多民间大儒,民间舆论也逐渐偏向于赵俊臣,所以杏林医生的这场抵抗很快就平息了下去,再也掀不起任何风浪!
时至今日,摆在所有杏林医生面前的道路唯有两条,或是依附于医学院,又或是等着被医学院淘汰!
反抗无效的情况下,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各地名医很快就选择了前者,他们或是向医学院的医书馆捐献了医书,或是把自家子弟送入了医学院学习,又或是直接跑到医学院毛遂自荐担任教授之职,就好似他们曾经的抵抗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对于赵俊臣本人而言,杏林的这场抵抗并不是什么大事,不仅是早有预料、也早有布置,而且杏林医生的抵抗力量也是极为微弱分散,根本没必要耗费赵俊臣的任何心思——实际上,赵俊臣也并没有亲手处理杏林医生们的抵抗,负责这件事情的人至始至终都是张玉儿,赵俊臣只是事后询问了一句结果。
在赵俊臣的眼里,相较于杏林医生们的“激烈抵抗”,这家医学院的创建本身才是一件真正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这段时间以来,不仅是购地盖房、招收师生、收集医书、购买大量各类药材之类的繁琐事宜需要赵俊臣逐一过问,而且这家医学院的运转章程也需要赵俊臣亲手制定,不论是学校纪律、师生考核、课程安排、教学手段等等,皆是离不开赵俊臣的心血投入——章德承与温采宁二人固然是当世首屈一指的名医,但他们完全不了解后世医学院的情况,这个时候也只能稍稍为赵俊臣提供一些建议罢了——也正因为如此,章德承与温采宁二人如今对赵俊臣可谓是钦佩至极,对赵俊臣也完全马首是瞻了。
最重要的是,赵俊臣对这家医学院抱有极大的期望,甚至还希望这家医学院能够成为中华现代医学的开端与象征!
据赵俊臣所知,西方古医学原本要比东方古医学落后很多,最为主要的医治手段就是“百试不爽”放血疗法,但西方古医学最终却是率先完成了理论构建、蜕变成了现代医学,而起因就是缘于西方率先开启了合法的尸体解剖,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东方医学逐渐变成了落后时代的产物。
所以,赵俊臣也希望这家医学院能够拥有合法解剖尸体的资格。
而这,才是真正困难的事情。
考虑到这件事情的风险与后果,赵俊臣也曾犹豫了许久,只觉得自己一旦是推行此事的话,就必然是收获风险不成正比,可谓是得不偿失,但出于穿越者的历史责任感,赵俊臣还是咬着牙去做了。
当然,赵俊臣的这个决定,也同样是有权术方面的考量。
赵俊臣为医学院投入了这么多的心血,自然是无比重视。
这一天,早朝结束之后,赵俊臣依然是没有前往文轩阁处理公务,而是乘坐马车赶到了京城以南,那里正是医学院的建址,打算亲自主持医学院的开幕仪式。
不过,在前往医学院的路上,赵俊臣则是眉头紧皱、沉思不已。
“我想要让医学院合法解剖尸体,这件事情显然是违背了中华民族这个时期的基本伦理观念,稍有操作不慎,就会受到所有朝野官民的敌视与口诛笔伐,从某方面而言,这件事的风险甚至还要大于我当初前往陕甘三边迎战蒙古联军。
这些天以来,我看似是稳坐钓鱼台,每天点卯上朝、按时回府,但实际上他一直都在暗中推行此事,数次觐见德庆皇帝、又或是与周尚景秘密相见,想要设法说服他们支持自己的提案。
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二人固然都是聪明人,但他们受限于时代,也完全无法看出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最开始的时候只觉得我已经疯了,完全不肯同意……
但最终,因为我的反复说服、摆事实讲道理,他们还是部分同意了这项提议……也就是——朝廷绝不会正大光明的允许医学院解剖尸体,但刑部每年的死刑犯若是被杀之后没有家属认领,那么朝廷也可以默许医学院领走尸体进行秘密解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会追究调查。
很显然,这种‘默许’是无法得到保证的,一旦是他们今后与我翻脸,把医学院解剖尸体的事情揭露于世,不仅是医学院很快就会声名狼藉,我本人也必然是要迎来一场大麻烦。
从某方面而言,德庆皇帝与周尚景愿意默许此事,就是想要利用这件事情拿捏住我的把柄,作为他们今后与我翻脸之际的最大底牌之一。
但实际上,这也是我的刻意为之,我这段时间风头太盛,颇有些无法控制的势头,把这个把柄交给了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也正是时候,以此来换取他们的暂时安心,让自己拥有更长的发展时间。
只要再给自己几年时间发展,等他们今后当真是要拿这件事情找我麻烦的时候,我也完全有能力操控舆论、死不认账,任谁也拿我没办法!
只不过,今天早朝上,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二人的态度,却是极为奇怪,颇是引人思量……”
……
突然断网,更新迟了几分钟,见谅!
……
喜欢摄政大明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摄政大明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