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在最早的时候,只是一种经官方批准,由民间开办的“报房”发布的小册子,一般是选录一些内阁的官方公文向民间发布。内容也无非是上谕、奏折、皇帝起居杂事以及官吏任免和奖惩,并没有他人撰写的新闻和评论,更没有广告。
原本,我国最早的近代形式的报纸诞生于鸦片战争前夕,还是由西方人开办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到二十世纪初期,全国各地已经先后出版了五百多种报刊。
而现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明帝国延续至今强盛无比,抢在所有国家前面进入了近代,近代意义上的报纸也自然而然地最先出现在了北京和南京。
几百年过去,当初只会复制粘贴官方消息的“京报”也伴随明帝国存留至今,慢慢发展成了涉及数十种产业,势力遍及五大洲的商业帝国——要说没有帝国皇室和内阁的参与其中,有人会信吗?别的不说,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管人在哪里,如果当地没有帝国大使馆、领事馆或者驻军,能找到‘京报’的分部就能得到帮助。”
“京报”在东瀛列岛的分公司总部大楼位于京都最繁华的商业区“四条河原町”,往东走一个街区就是曾经的驻东瀛都护府,如今的“东瀛总督府”——红衣军的军营早已迁到了郊区,但岗哨和兵站还是遍布京都——天皇皇宫旁还驻扎有一整个新锐装甲营。
作为“国师盛世”时期首个被战争狂魔暴打的受害者,东瀛更像是一个不成熟的“试点工程”。其实当初何暮对明帝国的改良工程初步完成时,有好几个更加合适也更加弱小的对手可以用来磨磨爪子,但偏偏足利义政这时候入侵了朝鲜半岛,拨动了明帝国早已蠢蠢欲动的战争开关。
惨遭虐待后,又被何暮和朱祁镇精心算计,设定了天皇和各路大名可以不断向下分封的“灭国大策”……几百年过后的东瀛,就像是打翻的巧克力礼盒,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分封国撒了一地。再加上每逢战争就有大批青壮争前恐后加入“皇军”出征,以博取战功土地以及“正宗的”大明子民身份,这个国家就渐渐失去了民族凝聚力。
如今,当你走在京都的街道上,除了已经不上台面的“东瀛方言”外,已经和汉地十八省的生活景观大同小异……
这“京报”分部原本是一家本地的大报社,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被“京报”吞并,原本开办那家报社的家族也摇身一变,成了光荣的“帝国喉舌”。如今的这群接班人早已不使用自家原本的东瀛姓氏,以作为“帝国商业巨头”的一份子为荣了。
但是最近,这个所谓的房老板房总心情可谓是一团糟。他这一辈子对集团兢兢业业,对国家——当然是大明帝国——忠心耿耿,怎么也算是个大大的良民企业家,唯一的烦恼,可能就是自己一辈子的希望,捧在手心的宝贝女儿了。可这女娃老喜欢舞刀弄枪跟人打架切磋,一发脾气还爱离家出走!
不过,因为修炼天赋确实不错,家里也花大价钱请了非常有名的武术家老师,称得上小有所成,倒也没出过什么事……可这次说去大澳散散心,就再没了消息。
结果呢?说好的好人有好报呢?他房家为帝国勤勤恳恳,结果就换来一句女儿“被匪徒谋财害命,凶手已经伏诛”就完了?就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封电报,盖个破大印,就完了?他年纪也不小了,好容易有个女儿妻子还难产去世了,这,这他就要绝后了?
轻轻的敲门声响起,门外传来女秘书询问的话语:“老板~房总?有个皇家警察正在楼下大堂,说是要见您……”
听到女秘书细细软软的声音,房老板又是一阵没来由的心烦——这女人,拿下给我生个儿子原本挺好的,结果居然找了个红衣军排长当男朋友!真是的……最不好惹的就是这群趾高气扬的二鬼子了!真是八嘎……那脸蛋,那腰,那大车灯……真是浪费资源!
“老板?您在吗……”
“好了好了知道了,让他上来吧。赶紧去泡壶茶来,要好茶!”
“好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