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以为,沙眼顾名思义是风沙吹入眼中而引起的。其实沙眼是一种慢性传染眼病,是由衣原体引起的,偶有急性发作,然后进入慢性过程。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多发生于儿童或少年期,潜伏期5~14天双眼患病。
当用了沙眼病人用过的毛巾、洗脸水就会传染上沙眼。当新生儿通过有衣原体感染产道也会引起新生儿的沙眼。公共场合如游泳池不经过适合的消毒也会传染沙眼。
得了沙眼就会感到眼睛发涩、干燥、磨痛、逆风流泪。再严重会眼红、畏光、视力下降、睫毛倒里、角膜(里眼球)发炎变混浊,视物模糊。
感染沙眼可以延续数年乃至数十年之久,因此,许多人都拿沙眼不当病。但科学家警告说,实际上沙眼的病原体――沙眼衣原体可引发包括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在内的多种疾病。目前全世界沙眼患者达5亿人之多,其中约有600万人因角膜溃疡形成后,继发细菌反复感染而导致双目失明。在非洲、东南亚、拉美和太平洋一些岛屿国家,沙眼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大问题。
在我国,沙眼是主要致盲原因之一。切断传染途径,控制沙眼传播,主要在于预防。最好的方法是讲究卫生,不用公共毛巾,用流水洗脸。旅店、浴池、理发馆和托儿所、幼儿园工作的人员应特别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将洗脸用具消毒后再使用,以防止传染沙眼。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有效地控制沙眼的四个要素:
第一,手术矫正沙眼的倒睫,防止倒睫毛磨擦角膜进一步引起视力丧失,这是最急需采取的行动。
第二,抗菌素治疗活动性沙眼感染人群,定期检查和治疗,使用1%四环素眼膏涂眼每天两次,用药六个月。
第三,洗面和清洁眼部,毛巾和脸盆专人专用。
第四,环境的改善,以消灭沙眼。改进水的供应,居住环境包括垃圾的处理,睡眠房间的分隔、通风,能够预防沙眼,这是控制沙眼中需长期进行的最艰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