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在盆景跟前驻足片刻,少不了夸夸赵师傅捣鼓的盆景。同志们住在明陵,往后少不了要麻烦赵师傅,跟赵师傅客气一番,套套近乎也是必要的。
有人夸奖盆景,赵师傅很高兴,他将同志们送出大门,目送着汽车朝灵光寺方向驶去。
汽车在经过灵光寺大门前的时候,欧阳平看到,在灵光寺大门前的广场上,还停着两辆旅游大巴和几辆桥车,大门口,一些人正在往外走。一个人正举着一面小旗子站在大门口,看样子应该是导游。
六点一刻,灵光寺竟然还有游客,可见灵光寺的香火有多旺。
“既然灵光寺里面还有人,我们顺便进去看看。”欧阳平突然决定到灵光寺里面去看看。
灵光寺距离汉墓被盗现场比较近,距离采石场案发现场也比较近,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欧阳平是不会忽略这个地方的。当然,今天,大家只是进去走一走,转一转,算是熟悉一下环境吧!
大门口有一个用木头围起来的仄仄的通道,在通道的出口站着两个身穿灰色衣服的僧人。
改革开放的浪潮对寺院也有一些影响,过去,香客们可以自由进出的庙门,现在要买门票了。这样一来,过去只敲木鱼,念经的和尚也要成为复合型的人才。既然涉及到钱,那就和做生意一样,做生意也是需要一点脑子和技能的。
马所长走到通道的尽头,和其中一个和尚交流了几句,对方迟疑片刻之后,走进一间小庑殿顶的建筑,不一会,从里面走出一个上了年纪的和尚。此人的清修应该是达到了比较高的境界,他的头顶上有九个戒疤,他的脖子上挂着一串紫檀色的佛珠,他身上穿的衣服和负责检票的两个和尚不一样,他的衣服呈土黄色。他什么废话都没有说,非常恭敬地将同志们引进大门。
沿着一条砖道向里走二十几米的样子,在路的右边有一个示意图,在这个示意图上标注着各个建筑物和景点的名称,从示意图上看,灵光寺的建筑物和景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和烧香拜佛的殿堂,第二部分是供香客休息的禅房,此禅房和僧人们居住的禅房是不一样的:僧人们居住的禅房作为三大殿的辅助建筑,和三大殿密不可分,而供香客们休息的禅房则是和主体建筑区分开来的。第三个部分是自然景点。
灵光寺的殿堂一共有六个,在寺院的中心线上,分布着三个大殿:第一个是紫霄殿,第二个是大雄宝殿,第三个是观音殿。在观音殿的后面还有一个建筑——方丈院。在三大殿的东西两边,各有一个两层楼的建筑,这两个建筑分别叫藏经阁和慈悲堂。在藏经楼和慈悲堂的后面各有一个院落,院落里面就是就是僧人们居住的禅房。
在主体建筑西边的山腰上,矗立着一个刚建造不久的建筑——静安院,香客们居住的禅房就在静安院中。
过去,也有一些人家借宿在寺院的禅房里面。但只有那些大户人家才有资格住在寺院的禅房里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随着人们口袋里面的钱越来越多,寺院从人们的口袋里面闻到了商机,于是,便申请——向政府要了一块地,建造起供香客居住的禅房静安院——其实就是寺院中的旅馆。寺院的规模越来越大,单靠僧人们化缘和香客们捐给寺庙的香火钱,如何能撑得起这么大的产业。寺院已经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寺庙,它已经变成了一种产业。这恐怕连佛祖都不曾想到。菩萨是干什么的?菩萨是广种福田、普度众生,如果自己穷的当当响,凭什么去庇护保佑芸芸众生呢!
在主体建筑的周围,有一条环形的山道,在这条山道上分布着一些亭子,轩榭,山洞和石窟,在这条山道的东北角上,还有一座宝塔,宝塔的名字叫灵光塔。
因为时间的关系,同志们只在三殿两阁转了转。一圈转下来,给欧阳平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三点:
第一,到处地是功德箱和功德簿。
在三大殿正中摆放的菩萨的前面,都有一个功德箱,功德箱是锁起来的,只在功德箱的上面开了一个十公分长,一公分宽的小口子,香客要是想捐钱的话,就将钱塞进小口子。
最早,基本上是靠僧人们化缘和施主香客们捐献的香火钱维持生活和寺院里面的开销。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寺院虽然是清净之地,但它不是世外桃源,更不是真空,僧侣们早晚和菩萨相伴,耳濡目染,多少能从菩萨的身上吸取到一些智慧,如今,世道变了,佛门不可能不受影响。与时俱进吗?受影响并不是一件坏事,和尚也是人,是人就要吃饭,佛门虽然四大皆空,但真正做到四大皆空,并非易事,和尚也是有欲望的。所以,如果有谁从寺院的香火中闻到铜臭味,千万不要大惊小怪。
在三大殿的门口摆放着一张小桌子,小桌子上放着一个功德簿,如果香客捐的钱比较多的话,就可以在功德簿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走到功德簿跟前的时候,欧阳平扫了一眼功德簿——功德簿是打开的,上面用毛笔写着一些香客的名字,捐献的金额。一页数字中,金额最少的是两百块钱。最多一笔是两千块钱。
第二,灵光寺的佛龛特别多。
在大殿后门的左右两边,摆放这一些大大小小的佛龛,奇怪的是,佛龛里面摆放的不是菩萨,而是一些人的遗像。遗像的前面竖着一个牌位,牌位上写着死者的名字,生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