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远、雷巧和万宿号各自独自对抗鸟海、爱宕、八重山三舰敌舰的作战,进行到十点四十分的时候,取得了第一个重大战果——鸟海号被一枚炮弹击中了左侧舰体。这枚炮弹的弹着点就在主装甲带上,入射角大概四十度。一般情况下,日军的厚达二百三十毫米的主装甲大概相当于三百六十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在设计的时候,是可以对抗175毫米重型炮弹在射程为一万五千米的时候的打击的,问题是,双方的距离太近了。
战斗开始的时候,双方的距离在10,500米,随着战斗进程的推进,双方的距离逐渐缩短至不足7,000米,在这种此情况下,鸟海号的主装甲带根本不可能抵挡住175毫米重型炮弹的轰击。炮弹在进入舰体之后,还砸穿了二层舱壁与一层甲板,最终在舰体的二层甲板上爆炸,爆炸点在水线以下大概四米处。
结果可以想像,仅仅一枚炮弹就在鸟海号的舰体左侧炸出了一个直径超过五米的缺口!横飞的弹片打穿了好几道舱壁,最终导致中弹部位附近数十个舱室进水,五分钟之内,敌舰的进水量就超过了八百吨,而且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这已经是超过鸟海号总排水量五分之一的水量了。
而日舰八重山号和万宿号的战斗,彼此的损伤也都相当惨重,来自万宿号的炮弹落在了八重山号的烟囱左后方,在击穿了露天甲板与得到加强的厚度超过一百五十毫米水平装甲之后,又击中了两座锅炉舱的隔板之后发生爆炸,结果是一次性的解决掉了该舰上的四台锅炉。
因为轻型炮舰的舰体空间有限,且其最初设计航速只有十八节,所以八重山号等系列的战舰只有两座锅炉舱,以往配备的是十八台效率不高的燃煤锅炉,在后来的改进中,换装了四台功率更大的锅炉,因为无法对舰体结构做太大的改动,所以这四台锅炉集中部署在了两个锅炉舱内——可以说,集中部署动力系统是所有老式战舰的通病。
失去了动力之后,八重山号立即成为了漂浮在海面上的活靶子。
从九点五十七分正式开战到八重山号在十点三十六分被万宿号击中轮机舱,彻底摧毁了舰上的动力系统,再到四十九分开始下沉,其舰长福冈金吾在五分钟之后就下达了弃舰命令的不到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八重山号一共挨了十一枚炮弹。
也就是说。仅仅十无分钟之内,万宿号就击中了八重山号十次!几乎每一轮齐射都有收获,主要就是因为八重山号失去了动力,无法航行,也无法机动规避,只能停在海面上挨打。
据万宿号上的了望员报告,这十一枚炮弹中,有七枚击中了其左侧舰体。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使敌舰的左舷舱室几乎全部被海水淹没。而舰长根本来不及下令向右舷舱室注水(即便下达了注水命令,也至少要向右舷三分之二的舱室注水,才能避免翻覆沉没,而在两舷六分之五的舱室都被海水淹没的情况下,八重山号的重量将超过浮力,沉没也已经成为必然)的情况下,以左倾翻覆的方式结束了其长达二十年的生涯。
还在继续战斗的雷巧号和爱宕号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雷巧号率先中弹,部位在舰桥左侧,炮弹直接贯穿了舰桥两侧的装甲,只是因为弹道倾角在五十度左右,所以在穿透舰桥之前,炮弹横扫了包括航海舰桥在内的十多个舱室,溅起的弹片使这些舱室内的官兵全部伤亡!其中就包括了该舰的管带。这使得雷巧号在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失却了指挥系统,炮手只得各自为战。
这是非常糟糕的情况,作战的主力虽然是士兵、炮手,但来自上层甲板的指挥和有系统的调动舰载火炮对敌舰展开攻击,却是必不可少的,少了这一层因素,士兵只能胡乱射击,只不过,这种射击和盲人瞎马的效果差不多。
到十点近五十分的时候,爱宕号打中了雷巧号四次!被击中的六枚炮弹中,有两枚落在舰尾,且都在左侧,这一损伤给雷巧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一是降低了其原本就不理想的舵机的工作效率,使其转向变的很不灵活;二是导致舰尾严重进水,出现了尾倾,从而导致舰首抬离水面,让原本就已老化舰体纵向承力结构承担了更多的压力,酿成了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比较庆幸的是,雷巧号上的轮值枪炮长达英经军医官的紧急抢救,终于清醒了过来,在十点四十五分的时候才在后舰桥上接过了指挥权,便在这片刻的折冲之间,雷巧号又中了两发炮弹。
在连续被五六枚炮弹击中之后,雷巧号的左舷有一半的舱室进水,另外,位于左侧的一号轮机舱也受损,其速度一下就跌到了十二节左右。根本就无法跟上爱宕号的步伐,同时,其规避能力也大为降低。
虽然通过向右侧舱室注水,勉强维持住了舰体的横向平衡,但是却导致吃水增加了近二米,而雷巧号的干舷本来就不高,在吃水加大之后,露天甲板上已经开始出现被海水浸没的迹象,大量海水沿着舰体表面的损伤处涌入了舰体。
只是好景不长,又一枚炮弹击中雷巧号的舰尾,对于已经遭到重创,舰体进水超过了一千吨,损失了一半动力的雷巧号来说,这枚炮弹带来的损伤是难以承受的。
舰尾中弹之后,雷巧号立即丧失了所有的推进系统,紧接着,舰体出现了明显的尾倾。在舰尾严重进水的情况下,管带要想使战舰保持平衡,就的向舰首的舱室注水。问题是,此时战舰的露天甲板就要被海水淹没了,如果再向舰首舱室注水,战舰必然沉没。相反,如果不向舰首的舱室注水,战舰就将因为严重尾倾而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