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洋机枪标兵就位!开始了安装和调试数控机床。
那一天,哥们得显示总部高度重视啊!也是给人家机枪面子。当然了,公司再穷,人家的顾问费、安装费、调试运行费,咱可是全付了!都不容易,我们60年代的人,家里的中流砥柱。
总经理带队,副总俩,哥们,丝绸部和轻工机械部头头脑脑,总工,技术人员,浩浩荡荡开向东方,轻工机械九厂安装调试现场。
没有锣鼓,没有彩旗,没有鞭炮。
我甚至谢绝了厂长请求的讲话,说是打气:“按照制度,按照订单,按照流程,干就完了!哪有那么多的气要打的?还有,废话千言不如工资增加一块。”
安装现场。
“可怕到让你惭愧!“得国工匠精神”背后的真实细节。”洋机枪啧啧赞叹,给我们大家讲了几件亲身经历的事件:
“半年前我到西洲调研时交谈,交谈者之一是C国留学生胡同学。
他们几个人不久前在得国租借了一辆大众高尔夫牌轿车,上了路开得风风光光,因为那年代得国的公路上没有车速限制。
开了两三个小时,他们看看油表,指针已经接近Empty“油箱空”的红线了。按照我们在坚果国的开车经验,到了红线,剩下的油还能开个二十几里地,为的是让你赶到最近的加油站注油。
胡同学他们抬头看看路边里程牌,几公里后就要到达此前预定好的汽车旅馆了,怕麻烦,就没有立刻下公路去加油站。
开过一小段路,车突然熄火了,他们立马打电话给Triple A公路服务机构,报告汽车出了故障。十几分钟后,服务技师驾车来到,一番检查,明确告诉他们,这车出厂不久,一切完好,毫无故障。
胡同学他们说这不可能,指着油表告诉服务技师:“你看你看,油表指针刚滑到红线,车就熄火了!”技师又仔细检查了油表和油箱,还是说车子毫无故障。
胡同学他们说,“我们在坚国也是开过车的,有经验,油表指针到了Empty红线,还能开不少路!”
那位得国技师给他们讲得一头雾水,困惑地说:“如果是那样,我认为坚国车的油表是有问题的。Empty is empty!我们得国车的油表设计准确,Empty怎么还会有油剩下来呢?”
确实,对于这种得国死板脑筋里的逻辑来说,“空”就是“空”了,“空”的箱子里还有油,那油表不就是不准确了吗?
我们C国人也经常说要“一丝不苟”,那一根丝可能有一米粗。
对于得国人来说,那根丝就只有千分之一米细。得国的工匠精神就是扎根于此的,这是制作最精密设备的根本。
人人皆知,得国人制造的汽车是其伟大工匠精神的标志,可许多人不知道,他们的工匠本色也体现在造船上。
1913年,得国为它的非洲殖民地造了一艘客货混装轮船,命名为Liemba(列姆巴号)。战争爆发后,列姆巴号改装成军舰。
1916年,当得国军队处于不利时,吕特尔技师亲手将船沉入湖水下,不让它落入敌手。
战后,该船被打捞上来重新用于航运。对于坦噶尼喀湖沿岸居民来说,“列姆巴号”一直是他们最重要、常常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已经有百年历史的老船至今一直航行在673公里长的坦噶尼喀湖上。
诸位想想,对于能够造出这样的船舶——几番拆装、挨过战火、沉没水底、历经百年、仍然服役——的得国工匠,我们能不惊诧吗?
两年前我目睹得国那艘老爷船的大照片,还是白色涂漆、烟囱昂立、旗杆挺直,老而不败,一副黄忠横刀立马、鹤发童颜、威风凛凛的派头!我下次去非洲,非得去登船拜望致敬一番不可。
得国工匠对于设备的日常维护,专注到了可怕。所谓“一丝不苟、一尘不染”的工匠精神是这么维系传承的! 我2004年到坚果国后,圆了一个在国内多年的梦:买一套专门欣赏古典音乐的音响设备。
文化重镇博世顿市郊区有音响专门店的集中地,我先是花一个星期左右的生活费买来一套,听几天,不过瘾,拿去换购价格相当于两个星期生活费的。
这么折腾几圈下来,店主们就对我说,你出的这个价钱,只能买到低档和中低档的,绝大多数是烟花国造的,再好的就买不到了。
我反问:烟花国产品质地很好哇,为什么就买不到更好的?他们解释,烟花国造的音响系统里的电器是不错,但他们造的喇叭上不到高端顶级,因为他们测试喇叭的时候用仪器和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