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的做事准则:料事要准、遇事要忍、出手要狠、善后要稳。
视频放完了,军官们义愤填膺,恨之入骨。
“同志们!生死存亡之际,我们要振作精神,为民族而战!绝不做半殖民地苟且之人!下面,请来自C国一流军校的资深上校参谋长列昂尼德同志,讲解巷战战术、坑道战术并部署作战任务。”安德烈少将铿锵有力地说。
“由于敌强我弱,我们只能采用这种最残酷的战术了。我们中很多人会死,包括我本人。但是,我希望你们都能活着!”我洪钟大吕:“我们的原则就是:怎么好打怎么来,怎样代价小怎样干!没有谁是战无不胜的!警卫连和空中机动连创造了奇迹,你们也一定能做到!有信心吗?” “有!”鲍里斯带头大吼,作战会议室里人声鼎沸。我看见大家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我不能和你们仔细探讨了,就结合我的军事研究,着重给大家讲解一下保命要点,千万认真听哦!”我也不矫情,直接填鸭式教学。
“哈哈哈!”大家都大笑起来。
“好了,一个即兴小幽默送给大家。现在我正式开讲。巷战显著特点一是敌我短兵相接、贴身肉搏,残酷性大,二是敌我彼此混杂、犬牙交错,危险性强。”我压了压手,认真负责讲解到:“巷战不但难打,还是战争中的绞肉机,伤亡率极高,所以没有什么军队喜欢打巷战的。”
我示意波娃放映幻灯片后,继续百家“军”谈:
“一旦短兵接触,那么后方的炮火覆盖、飞机轰炸掩护等重要手段都将失去意义;若隐若现的狙击手更是主宰普通部队的死神,一枪一命,枪响人亡。即便是战争之神坦克,在复杂的街道也是危机四伏,阴影中的反坦克火箭筒将一发入魂。”
鼠标点击放大后的图片,我接着讲课:
“请大家先看一下战例一:柏林巷战。
伤亡人数:(苏)30万人死亡,其中死于巷战的10万;(德)约60万死亡,死于巷战的人数不详。
百年来规模最大的巷战开始了。绝大多数苏联士兵都是平生第一次踏进柏林城,他们根本搞不清方向,只知道往前冲,结果,蝗虫般密密匝匝的子弹扑面而来,把他们成批成批地撂倒。
虽然苏联的坦克集群把城内200多万幢建筑物都轰了个遍,但丝毫没能削弱来自废墟的火力。
很快,苏联人遇到了一个大麻烦,柏林成了坦克的坟墓。这些长驱直入的庞然大物被暗处的反坦克火箭弹和燃烧瓶炸得稀烂,横亘在狭窄的街道中,阻挡了后面坦克的前进;而步兵没了坦克的掩护更是寸步难行。
大街上根本找不到一个德国人。暴露在光天化日下的士兵既无法单挑德军以泄恨,又白白成了敌人的活靶。
朱可夫将军立即调整了战术——坦克大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成数个小部队,与步兵、炮兵和工兵一同组成强击群和强击支队,逐个逐个地攻克德军的堡垒。
战例二、米军对以扎卡维为首的反米武装盘踞的费卢杰市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以300:1200伤亡比完胜。 巷战最新发展方向:首先,打击手段趋于高科技化。如开发“多维监视系统”,对军事目标进行全时监控,使反米武装人员无法藏身;利用反狙击手和机器人技术,搜寻敌狙击手,在步兵发起攻击前组织火力予以清除;使用新型装甲防护技术,使坦克能够进入城区有效作战。
其次,打击方位趋于立体化。米军动用远程精确制导导弹、战斗机、轰炸机以及特种作战力量,从陆、海、空、天四维对城内反米武装所占据的目标进行全方位打击和摧毁。第三,打击目标趋于精确化。”
喝了口茶,我有些无奈地说:“我们没有别人财大气粗,但是我们可以遂行无人机和单兵作战系统链接的方式,在局部地区取得优势,大量杀伤敌人。下来再具体安排。”
幻灯放映完了,我又简要讲解了巷战的目标和武器组合:
“战略上看,巷战双方通过短兵相接的交火,主要争夺城市建设得最好的建筑,它们坚固,高大,结构复杂,上能通天,下能入地,环境极为复杂。
从战术来观察,巷战最主要的特点是争夺制高点。谁拥有它就可组织交叉火力,控制一大片地区。
巷战中单兵武器一般是较短的武器或者火力更凶猛的武器占优势,还包括各种放置在地面上的地雷,如拐角、阴暗处、马路中央反步兵地雷以及反坦克地雷阵。
狙击手/机枪小组在制高点处也可以在巷战中有效消灭敌军有生力量。同样,现代巷战已离不开重型火力,比如威力巨大,杀伤力极强的便携式火炮。”
“参谋长同志,我给你讲过的具体巷战技术,请你也详细介绍一下吧。”
我讲解了巷战基础后,安德烈微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