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刺明 > 第451章 六月,粮食大丰收!

第451章 六月,粮食大丰收!(2 / 2)

闻香教的主力,有三支,分别是红衣神兵、白衣神兵、蓝衣神兵。红衣神兵属于教主王益伦的统率,白衣神兵却是属于白莲圣母徐青鸾的统率,至于蓝衣神兵,两人各自统率一部分,也有部分蓝衣神兵是独立的。根据有关的情报,闻香教的骨干兵力,大概有五万人左右。当然,这些所谓的骨干,距离真正的军队,还有很远的距离。

果然,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登州府的战兵,成功的挡住了闻香教对登州城的进攻。在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代价以后,闻香教不得不考虑撤退。登州城内的明军随即出城来,试图反击闻香教,将其一举歼灭。但是,明军的计划,同样没有成功。

得到张准大量武器支援的闻香教,并没有退缩,就在登州城的外面,和明军展开激战。单就人数而言,闻香教的人数无比要比明军多得多。遗憾的是,闻香教仅仅是得到了武器,并没有科学的组织和训练,并不能完全对抗官兵,不得不逐渐的后撤。

同样的是,明军战兵想要一下子将闻香教压下去,却也做不到。登州府的战兵原来都已经抽调空了,现在出战的,都是东江镇的战兵。东江镇还要防止鞑子的袭扰,不可能出动全部的战兵。因此,双方的战事,在莱阳、栖霞、招远三个县之间的三角区域纠缠,旷日持久。

张准自然是冷眼旁观,无动于衷。闻香教和东江镇拼杀得越厉害,消耗的力量越多,他日后入主登州府的阻力就越小,他何必干涉呢?两家打得是越热烈越好啊!

转眼间,五月份就过去了。

张慎言在莱州府的微服私访行动,终于是结束了,随即悄悄的离开了莱州府。离开的时候,老头子并没有来见张准,也不知道老头子是怎么想的。不过,张准也不期望老头子一下就会改换门庭,投靠到自己的麾下来,倒也不是很在意。他和张慎言之间的较量,现在才仅仅是开始。

五月底,朝廷有消息传来,大学士吴宗达致仕。吴宗达与温体仁同在崇祯三年(1630年)六月并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温体仁在阁时只与周延儒互为援手,而同他人不合。惟吴宗达能为之下,故其在阁六年,与温体仁**无间,实徒充位而已。

在高弘图起草的《讨奸檄》里面,这位吴大学士同样是榜上有名。他的致仕,标志着温体仁集团开始承受不住压力了。辽东有鞑子,中原有陕西的乱军,山东有张准和闻香教,整个大明朝,唯一比较安静的地方,恐怕就是江南了。然而,谁又能保证,下次还会不会有张准这样的疯子,杀到江南去兴风作浪呢?

六月初,虎贲军海军有十八艘苍山船下水。

这样一来,海军拥有的苍山船,就增加到了三十艘。加上缴获的海盗船,目前的虎贲军海军,已经拥有三十八艘大大小小的战船。这是个不错的数字了。在山东沿海,已经没有人是张准的对手。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些苍山船都是近海战船,无法远征。

不过,苍山船数量众多,还是很有好处的。往来东海中所和麻湾的巡逻密度,更加的频繁了。大量的战船,出现在东海中所的附近,有力的震慑了某些想要对东海中所不利的人物。想要对东海中所动手,先问问虎贲军海军的大炮答不答应吧?

由于战船的数量大幅增加,张准还增加了一条海洋巡逻路线,就是从麻湾到大嵩卫海阳所附近的黄岛。这样一来,莱州府南面的整个海岸线,都在海军巡逻船的监视之下,敌人想要偷袭,那是不可能的了。

有了更多的战船,海军战士的训练可以更加的丰富多样,同时执行更多的战略任务。毛会晖等人,甚至驾驶着苍山船,沿着山东南部沿海,绕过成山卫的尖角北上,一直航行到了威海卫的附近。他们提前搜集这段航线的水文资料,以方便日后的北上。对于海军来说,山东最好的海港,除了麻湾,就是威海卫的刘公岛了。

事实上,东江镇本身,并没有比较好的港口。登州城的港口,也不是最优秀的,只是因为距离东江镇最近,距离鞑子最近,登州水师才会选择登州城作为基地。其实,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威海卫的港口,都要比登州城胜出太多。日后的北洋水师,就是以威海卫刘公岛附近的海港为基地的。

六月中旬,张准来到了灵山卫。

冬小麦就要丰收了,他要亲自到灵山卫来看看,灵山卫的二十个大农庄,到底能收获多少的冬小麦。灵山卫的大农庄,一直都是刘航、刘宝玉、杨立仁等人关注的重点,张准在这里也投放了大量的银子,当然希望有高回报。这种全新的生产模式,到底会给虎贲军带来多少的粮食,虎贲军上下,都是非常的期待。

“大人!”

“大人!”

戴宇、王鼎家等人,都到灵山城的外面来迎接张准。

“大家辛苦了。”

张准微笑着说道。

简单的寒暄以后,张准就直接来到了灵山卫第一农庄。

第一农庄的冬小麦播种面积是一万一千亩左右。后来开垦的荒地,因为季节的原因,没有来得及播种。否则,这个数字将超过两万亩。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第一农庄的屯丁,总共开垦了超过一万亩的田地,基本上是等于将农庄的田地数量,足足的翻了一倍。

经过数天的忙碌,全部的小麦,都已经归仓。经过仔细的统计,第一农庄收获的小麦数量总共是352万斤。亩产量大约320斤左右,不算高。产量不高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的水利设施,还没有全部到位,农家肥的使用,数量也不够。

第一农庄总共有一千名屯丁,按照每个屯丁每天两斤粮食的发放标准,一年下来,需要消耗粮食73万斤左右,加上收获时的奖励,大约是100万斤左右。换言之,扣除所有的消耗,还有252万斤的小麦要全部上缴。

“二百五十万斤……”

张准、刘航、刘宝玉等人都两眼发亮。

一个农庄就有二百五十万斤的小麦,二十个农庄,就是五千万斤左右(约二十六万石)。目前的粮食价格,大概是一石粮食一两银子。二十六万石就是二十六万两银子。一个灵山卫一年就有二十六万两银子的收入,果然是高投入,高产出啊。也只有张准才有这样的大手笔,别人恐怕是做不到的。

果然,当其他的十九个农庄都全部收获完毕以后,经过仔细的统计,虎贲军从这二十个大农庄里面,总共是收取五千四百万斤冬小麦,比预想的还要多出四百万斤。由于上缴的粮食实在是太多,所有的仓库都装满了,还是没有装完。刘宝玉幸福的四处寻找空闲的仓库。

得到这个消息,就连高弘图都忍不住放下手上的工作,专门来到灵山卫看一看。粮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对于政权的稳定,高弘图自然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从万历后期开始,朝廷就不断的头痛钱粮的问题。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现在,一个小小的灵山卫,居然能够上缴这么多的粮食,简直是不可思议。

朝廷九边的军队,每人每年消耗的粮食,也不过是两石而已。二十六万石的粮食,足够供应十万军队一年的需要了。这仅仅是一个卫啊!一个卫而已!而大明朝有几十个这样的卫!还有数百个独立的千户所!

注意,这是上缴,不是粮食总产量。有人计算过,灵山卫的粮食总产量,包括夏河寨前所在内,超过八千万斤,换算过来,就是四十二万石左右。要是崇祯皇帝得知,一个卫一年出产四十二万石粮食,简直是做梦都会笑。只可惜,这些粮食和他没有任何的关系。

“我的天!”

“这么多!”

“真是不可思议!”

面对如此巨额的数字。王铭宇、刘航、刘宝玉等人都是乐疯了。五千万斤的粮食啊!即使十万人吃,每人每天吃两斤,也能吃二百五十天。事实上,虎贲军需要消耗公粮的人数,根本没有这么多。有了这么多的小麦储备以后,虎贲军原来的粮食压力,基本上是完全消除了。

四个月以后,也就是十月份,又是水稻丰收的季节,届时又会有水稻税收。粗略估算,从现在开始,虎贲军的粮食收入开始大于支出。换言之,从此以后,张准是再也不需要从江南购买粮食了。他可以节省下大笔的银子,投放到其他的地方。甚至,在有需要的时候,他还可以输出部分的粮食。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喜欢刺明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刺明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陌楚 北宋大表哥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三国突将 我在红楼改气数 重生南美做国王 万事记录 天中游离 吕布从一只麻雀开始的逆转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