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宣城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城,水阳江贯通长江,又加之毗邻芜湖,距离上海南京等重镇不过而三百公里不等,属于东南交通之要冲。
古城依山而建,南部高而东西北三处地势较低,一直以来都略显安静的小城,这些年来却慢慢的变的热闹起来,大街上还经常出现许多红头发绿眼睛的洋人。三国联军入侵之际,上海苏州等地的军工企业,先后迁入宣城,在古城地势较高的南部扎下根来,有了这些企业的出现,水阳江边的码头变的更加繁忙,船来船往。1864年春节前夕,铁路从合肥到鹰潭修成的同时,宣城到杭州的铁路也同时贯通,宣城同上海杭州等城市的连接变的更方便了。
历史上的宣城并没有出现过多少大人物,值得一提的不过是宋朝时出过一个梅饶臣。宣城出产的宣纸倒是听出名的,不过正宗的宣纸似乎是出自泾县,幸好当年李白曾经游历过敬亭山,并留诗一首,这倒成了宣城人的骄傲之一。
火车缓缓的驶入站台,小小的宣城车站如临大敌,军警戒备森严,士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当地政府的所有高官都出现在车站,眼巴巴的看着这列专列的出口处,都希望能亲眼目睹一下中华大地上那个传奇中的人物---杨一。
火车终于停稳了,车厢门也被打开,但第一个出现的却是一个一脸怒气的西洋女子,这不由令在场的诸位官员大跌眼镜,接下来出现的还是一位洋人,不过这次是个男的,该洋人努力挤出个笑脸向着大家。
吃惊归吃惊,但能从杨一专列上下来的,不管是什么人,都不会是什么简单的来头,官员们还是很快都做出了反应,劈里啪啦的鼓掌起来,只是这掌声并不那么和谐而已。
第三个下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军官,冲着在场的官员们说:“总统阁下临时有事,在芜湖就悄悄下车了。估计晚两天事情处理好了,会赶来宣城。”
宣城地区最高领导方明也是欧洲留学的出身,他是现场官员中唯一见过杨一的,代表众官员站了出来道:“真是遗憾,我也都年没见校长了,真希望立刻就能再次聆听校长的教诲。”
“哦”那年轻军官听了也关注了一下,笑着说道:“学长是上海孤儿学校几期的?”
方明听了神情为知一振道:“我是第三期毕业的,毕业后去了美国,学的是机械。”
“原来是前辈了,我是第八期的,胡声。上海陆军学院毕业。有幸成为校长的副官。”
杨一初到上海,曾收罗各地的孤儿中聪慧者,建学校让他们读书,自己还挂了个校长的虚衔,后来的上海陆军学堂,上海海政学堂等,杨一也都挂了个校长的头衔。后来在北京的京都大学学等,也是一样。
有了杨一这块招牌,这些学校的名头自然都是响当当的,不论师资力量还是学员质量都是国内一流的,从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都以杨一的学生自居,加之每年出国留洋的名额,大部分都落到这些名校弟子的头上,如今这些学生海外归来的也好,当地毕业的也好,都陆续走上了各地的军政要职,由于他们之间出身的相似,也使得他们互相之间格外亲热,隐隐的成为当今国家 政治军事经济诸多领域的一支主要力量。
“这两位是?“方明指了指两位外国人士。
“你看我,见到学长只知道高兴了,忘记给你们介绍了。”胡声赶紧走到两位样人面前道:“普鲁士王国凯恩.霍夫曼伯爵和他的妹妹多梨.霍夫曼小姐。”
虽然看起来不爽,不过在众人面前多梨还是恢复了贵族小姐的仪态,朝方明微笑着伸出小手,留学美国的方明当然知道这些礼节,赶紧低头亲了亲多梨的手:“很高兴认识你。”这才转身对着霍夫曼伸出手道:“伯爵阁下,欢迎您到达宣城。”
霍夫曼客气的伸手握了握方明的手道:“纠正一下,普鲁士国王为表彰我为中普两国友谊所做出的贡献,已经晋升我为侯爵。”方明被说的一愣,霍夫曼又继续说道:“不过我最自豪的并不是这个,我最自豪的是,我是你们总统先生的把兄弟和生意上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