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海浪,熟悉的海风,张海诺已经记不清自己在战舰的舰桥上经历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了。率先拥有雷达装备的德国海军,似乎成了这场战争中最擅长夜战的舰队,不过这一次,张海诺亲自指挥的这艘大型战舰,虽然看起来火力强大,却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现代化装备。
敦实的舰桥,前后错位布置的两座舯部主炮塔,粗大的烟囱以及从中冒出的浓烈黑烟,这一切,难免让张海诺产生回到1916年时的错觉——德皇海军的“塞德利茨”号,采用的亦是相同的布局,但那艘“不沉之舰”在毛奇级的基础上大大强化了防御、提升了航海性能,故而在日德兰海战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抗击打能力。不过即便如此,它还是难逃“彩虹”行动的悲剧,最终坐沉于冰冷的北海深处。
驶过克里特岛东部海流湍急的水域之后,以“戈本”号为首的德意海上编队进入了地中海东南部的开阔海域。尽管这支拥有12艘战斗舰艇的联合编队保持着整齐的队形,但它们并不是一个真正紧密配合的团队。就在编队出发之前,意大利方面的舰队指挥官贝尔特拉米少将还在对这次行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意大利人认为炮击埃及沿岸虽然可以打击驻北非英军的士气,但物质上的破坏作用却非常有限,何况编队白天返航必然遭到英国空军的猛烈打击,一旦中途有舰艇受损,他们很可能要忍痛放弃!
对于意大利海军少将的质疑,张海诺没有闲功夫去耐心解释,他简洁明了的告诉对方:意大利海军可以不参加这次行动,假如在海面上遭遇强敌,“戈本”号即便死战也不会胆怯逃跑。
也许是这句话深深刺激了意大利海军的自尊心,也许担心德国政府会就此向罗马施加压力,不管出于哪种原因,贝尔特拉米还是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他指挥下的这9艘舰艇——包括轻巡洋舰“朱塞佩.加里瓦尔迪”号、“莱蒙多.蒙德库科里”号以及分属4个级别的7艘驱逐舰,全部加入到这次炮击行动中来!
将轴心国在地中海东部最主要的海上力量投入一次突袭行动,这看起来十分冒险,却很符合张海诺的战术思路,那便是趁着英国人还没有完全调整好战略,便给他们来上一记耳光——英国人,偏偏是非常好面子的。
“冯.芬肯施泰因元帅,您不去休息一下吗?您放心,有我在这里顶着就可以了,一旦有情况我让副官去叫您!”
站在张海诺身旁的,是两天前刚刚乘飞机抵达克里特岛的帝国海军少将汉斯.朗斯多夫。在这之前,张海诺一直没有想好究竟选谁来担任“戈本”号的正式指挥官——地中海是个形势错综复杂的战场,意大利海军的表现常常让人大跌眼镜,而英国地中海舰队安德鲁.坎宁安又是个善用战术的阴险家伙,所以这个人不但要有勇有谋,还得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就综合能力而言,德国海军中确有一批优秀的舰长级指挥官,包括张海诺的好友霍夫曼、齐里格等等,此外轻舰队司令冈瑟.吕特宴斯中将、战舰指挥官恩斯特.林德曼等也是传统海战的一把好手,不过,这些人都在各自熟悉的岗位上发挥着良好的作用,冒然将他们抽调过来,一方面其个人心理未必会接受,另一方面对原有部队的影响也是必须考虑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斯.朗斯多夫就成了为数不多的候选人——“莱茵演习”中,他所指挥的“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表现相当出色,最后却极其意外的败在了一颗水雷上,而原本服役于这艘装甲舰上的官兵,包括朗斯多夫在内,都就此陷入“下岗待业”的窘境。
尽管如此,朗斯多夫担任“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舰长的三年多时间里,表现非常合格。经过战争之初的那段相处,张海诺也知道朗斯多夫是一位头脑灵活且英勇善战的优秀指挥官,另一个世界的普拉塔河口战役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他的指挥失误,最重要的是,德国海军目前能够独挡一面的将领,大都已经在各主力战舰上担任了指挥职务,唯有朗斯多夫还在指挥着一条万吨级的准主力舰。
在老下属面前,张海诺显得比较随性,他借着手电筒的光看了看手表,此时11点刚过,这意味着舰队离开苏达湾已经4个多小时了,按照预定航程,他们将在次日清晨7点左右抵达埃及北部海域。
“好,我先去睡4个小时,你要小心的不仅是海面,还有意大利人!”
朗斯多夫点点头,尽管战争爆发以来还没有与意大利人合作的经历,但意大利军队的“威名”在德国军界早已是“声名远播”了。
“好的,元帅,我不会让他们溜走的!”
张海诺未置可否的耸耸肩,转身走进船舱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