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甩甩手说道:“今日议事,言者无罪,你还有什么想法,通通说出来吧。”
慈禧这时候已经给足了荣禄面子了,给荣禄反击的机会,他自己要是再不使点劲,争口气,可真要丢脸了。
“回皇太后话,臣认为,这军需虽是出自洋务,可洋务与军务乃是相差甚远之事物,两者断不可相提并论。
贝勒爷经办洋务,尚可游刃有余,若是要执掌兵权,只恐资历尚浅,不能担此大任。
臣还是希望贝勒能稍作历练,待到熟悉军中事务后,再谈掌兵之事,尚且不迟。”
载洸见招拆招,从容自信地望着荣禄,嘴角上扬,义正言辞地说:"荣大人担任步军统领这一要职,这拱卫京师,维护治安的军队,可拿来缉拿盗贼,也可拿来平定骚乱;
但若要到前线去,跟洋鬼子真枪真炮地干一架,则全然不是对手。
既然荣大人辖内的军务,与本贝勒所指的前线军务,相差十万八千里,那本贝勒是不是也可以认为,荣大人在前线军务上,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呢?
既然是门外汉吗,不知前线军务为何物,又有何资格对本贝勒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说本贝勒不识军务?
本贝勒自幼熟读兵书,无论是兵法典籍,还是史书战纪,本贝勒都了然于心。就算是世界各国的战争史、军事史,本贝勒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而关于列强诸国现今军务之实况,本贝勒爷也是了如指掌。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既知兵法,又知敌军,放眼整个大清国,还有谁人比本贝勒更适合操练新军的么?
就连当今皇上,都夸赞本贝勒乃当世不二之军事人才,荣大人之语,难道是想说,皇上也是不识军务,识人不智咯?"
载洸刚刚搬出来慈禧,这会又搬出来光绪,把荣禄压得抬不起头来。
荣禄这会有点恼羞成怒的意思,支吾了半天,才慌不择言地吐出几句:
“你你你……你血口喷人,本官怎敢以下犯上,分明是你利益熏心,为了一己私利,什么谎话都编造得出来……”
慈禧向荣禄投去了失望的眼神,自己叫他来,是拿他当利刃使的,没想到摆到了载洸面前,却又成了钝刀。
本以为他这张尖酸刻薄的嘴,能让载洸打退堂鼓,收起掌兵的念头,却不料这会儿,两人过招还没有三个回合,荣禄就已经完全败下阵来了。
看来,载洸这国士无双、不世辩才的称誉,也不是浪得虚名的。
慈禧又将眼神望向一旁的孙毓文,“孙毓文,你是兵部尚书,要论军务,底下的人,都没你的阅历好,你倒是说说看,操练新军一事,让贝勒去干,你看行不行。”
孙毓文此刻也嗅到了一丝丝微妙的氛围。
慈禧虽然打心底不想让载洸执掌兵权,可是事实证明,载洸确实是这个时代不可多的人才,能文能武,通商通政。
无论在政界商界军界,都是威望极高,载洸掌兵可谓是众望所归,势不可挡。
民间对他赞不绝口,帝党对他寄予厚望,连慈禧自个的心腹,也挑不出反对的理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