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听完之后,陷入了沉思。
翁同龢:“这场战争打到现在,前前后后已经耗费了四千多万两白银,其中两千两出自国内,有五百万两,是通过对各地百姓进行强征而来,有五百万两是强迫两淮盐商以及江浙两广等地商贾捐款。另外一千万两,是以朝廷名义,向全国银号票号借款,才筹集到的。
另外两千万两,是通过向英德两国银行借洋款,来购买军火的,利息更是高达七厘。这场战争已经将大清国的血都榨干了,哪里还有多余的钱财来提供军需。”
光绪的声线才渐渐压低了下来:“商办衙门呢?载洸自个一手弄起来的庞大产业,不至于到了战争时期还一毛不拔吧?”
翁同龢:“还是那个说法,说是盈利的钱,都投入到国内的军工生产当中了。而且由于战争的爆发,各产业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运营艰难。但是话是这么说,商办衙门早已经是醇王爷个人的衙门,实情究竟怎样老臣就不得而知了。”
光绪撑着额头,一脸愁苦地问:“那这战到底还打不打了,皇太后那边是怎么说的?”
翁同龢:“皇太后那边还没有消息,看样子是不会干涉了,这事皇上可自己决定,这可是个一展宏图的大好时机啊皇上。”
光绪:“局势都焦头烂额了,哪里是什么难得的时机?分明就是个烂摊子!”
两人沉默了许久之后,光绪才缓缓地抬起头来问:“翁师傅,你有什么法子吗?”
翁同龢面露尴尬,“老臣无能,暂时还想不出什么两全之策来……”
光绪苦笑了几声说:“那还能怎么办?除了按照载洸的要求办?我们还能怎么办?”
翁同龢:“那……就按醇王爷说的办,再找洋人借一千万两白银?”
光绪反问道:“不然呢?”
翁同龢叹了一口气说:“要是皇上军政大权在握,何至于如此,备受制肘。老臣不能为皇上分忧,羞愧万分,难辞其咎。”
光绪:“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宝剑握在别人的手上,只能暂且满足他了。”
翁同龢抬起头来,阴沉沉地说:“当年,年羹尧在西北是何其风光,回了京城,还不得照样为其飞扬跋扈、目无君上而伏诛?皇上现在应该做的,是先弄清哪些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战争总有结局的一天,等到那会,再慢慢清算不迟。”
光绪:“怎么说……载洸也是打了胜战的人,还是朕的胞弟,于公于私,都不致死。”
翁同龢:“白起、韩信、蓝玉等人,哪一个不是立下赫赫战功,名声在外,又都是国主的亲信,于公于私,他们也都不该死,可是他们最终都死了。为何?”
光绪听完之后,眼睛渐渐变得阴沉起来,“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功高震主嘛……但朕还是那一句话,不到万不得已,朕不会看到手足相残的局面发生。我答应过已故的醇亲王,要善待他的……至于日后如何行事,等到打完这场战争再说吧……”
喜欢重生晚清之扭转乾坤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重生晚清之扭转乾坤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