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六桶 第一百九十二碗 赵颉发现惊天秘密

第六桶 第一百九十二碗 赵颉发现惊天秘密(1 / 2)

大宋财神爷许柱国尚书给他的王上带来了好消息,得益新法深入人心和全面贯彻,再加上天公作美,今年的赋税创造了大宋有史以来,或者说中华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达九千七百六十万贯,其中,商业税占七成,农业税只占三成。这个消息让王钰喜不自胜,这不仅仅是意味着北伐有可能提前进行,更透露出一个讯息。大宋,渐渐跳出了靠天吃饭的定律。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以农为本,农业的兴衰,影响着国运的昌盛。一旦出现灾年,统治者的江山就坐不稳了,没有饭吃的农民除了起来造反,别无选择。而现在,农业税收日渐削减,有了余钱的农民可以将钱用于置地,这种历代统治者都深为忌讳的“土地兼并”,在大宋并没有对朝廷构成任何威胁。因为很多农民都在作坊里劳动,他们的工钱远比种地所得要多。

大量空闲的土地被所谓的“地主”购买,便得土地可以集约化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闲散的劳动力,可以大规模的投入到工商业中,带动这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发展。大宋商人的足迹,便布海内外。西到大漠,东出大海,大宋的丝绸,茶叶,瓷器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外国,随之带去的是中原灿烂的文明。

经济文化的繁荣,不代表一个国家就是强国,大宋更需要军事上的空前胜利,来巩固它世界强国的地位。而王钰,这位大宋朝实际上的统治者,已经把目光放到了北方,盯住那个从游牧民族兴起的女真帝国。他甚至已经在盘算,打下金国之后,将如何划分行政区域,他还考虑着,当大宋版图一再增加后,是不是可以提前施行在元朝才建立的“行省制度”,以省来作为大宋最高的地方机构。

在他管治下的大宋权力机构,高速运转着,虽然还没有说破,但人人都在为北伐作着最后的准备。宋朝开国百余年来,一直处于守势,被动的抵抗着外族的入侵。而现在,这种历史即将一去不复返,汉人的兵威,将越过长城,与那些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一决雌雄。让他们知道,我中原王朝,也是有着“尚武”的传统。

王钰经常提醒他的将领们,这天下没有蠢人,永远不要轻视你的敌人。他说得很对,女真人已经察觉到了危险,至少完颜亮和兀术察觉到了。在兀术总揽边境防务之后,积极的准备着抵抗大宋的“军事入侵”。他一面加固城防,整顿军备,一面想尽千方百计提升士气。这十几年与宋朝发生的战争,女真人连连失利,大宋高昂的士气与先进的装备,像恶魔一样吞噬着女真士兵的心。

宋军有百步穿杨的神臂弓,有震天动地的金轮炮,还有优良的铠甲,锋利的长枪。这一切都不是金兵所以比拟的。科技与生产力的落后,只能靠女真族的勇悍之风来弥补。兀术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一个概念,本该在王钰那个时代才流行的概念,“夫济大事,当以人为本,征伐亦不在此之外。”

他是告诉他的士兵们,战争终究还是以人为本的,武器装备并不是决定战争的重要因素。这个说法,很先进,先进到王钰收到消息时,都不得不佩服兀术不愧是一代名将。史书上的岳飞大破拐子马,与黄天荡水战,掩盖了这位女真将领的威风,让后人不知道,其实他是一位杰出的将领。

赵广的病,在寒冬之际,越发沉重了。据摄政王府的讲,老王爷数度昏迷,驻守在王府的御医不敢怠慢,每天都会将他的病情呈报到两宫皇太后以及相父摄政王那里。御生已经断言,老王爷撑不过春节了。

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当赵广归天以后,他空缺出来的摄政王位,会是谁来继任?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这个人肯定会是赵家的人。在现在这个局势下,朝廷一定要有一面赵家的旗帜。

蔡太后召见了王钰,有意无意的透露出她在关心着摄政王位继任者的消息。王钰借故推脱,不肯表态,因为他知道赵广极力推荐福王赵颉出任摄政王。而赵颉这个人,恰恰是王钰最不希望看到的。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除了赵颉,实在是不找出一个能够平息方方面面议论的人选。所以,他祭出了“拖”字诀,拖到赵广去世之后再说。只要赵广没有当着所有人的面,从口里说出来他举荐赵颉,这件事情就还有转圜的余地。而赵广,似乎已经不太可能再站出来说话了。

腊月二十,离过年不久了。汴京城已经下起了雪,当从梦乡中醒过来的百姓们打开门窗,看见的是千树万树银花开,天地之际,白茫茫一片。瑞雪兆丰年,明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份。

几匹快马飞速的驰过大街,马蹄践踏,雪花飞射,转眼已经奔出了城门。马背上,坐着踌躇满志的赵颉,他已经预感到,他的机会要来了。只要能登上摄政王的宝座,这就将会是一个赵氏复兴的讯号。

今天,他出头组建的“登云诗社”,在京城南郊的韶华山有一场诗会。文人墨客们历来对洁白的雪花情有独钟,留下了千万篇歌咏瑞雪的诗词。赵颉很庆幸,王钰对他组建诗社,不但没有起疑,反而认为这是他“不务正业”的标志。这个篡权者,大概还在偷笑,认为我赵颉自命风流,侍才傲物,无心于朝政。

“王爷到了。”有人高声叫着。

这一处规模并不大的寺庙,徽宗皇帝崇信道教,自号“道君皇帝”,佛教在这个时代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与他父皇不同的是,赵颉崇信佛教,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自己的座右铭。这座小庙,就是他出资兴建的。

赵颉翻身下马,伸双手伸到嘴前呵着暖气,喷出团团白雾。闻风而来的诗友们与他见着礼,这些人都是京城的才俊之士,又都是当代有名的文人,时常与赵颉诗词唱和,登云诗社,一时传为佳话。

“诸位,今日天降大雪,本王召集诗友前来,饮酒作乐,以诗词助雅兴。今日,大家可要不醉无归才是。”赵颉本就生得俊俏,皮肤如妇人般白皙,在这雪景的映照之下,居然丝毫不逊色,更显得玉树临风。

“王爷,在下新作乐府词三篇,趁着今天的机会,还要请王爷斧正。”说话这人,在当代名气极大,姓陈名师叙,字观正,号敬斋。在一代文豪苏东坡去世之后,而陆游,李清照尚未形成气候之前,这位陈师叙已经是大宋文坛的领袖。朝中许多权贵,都是他的仰慕者,对他的诗词推崇备至,就连王钰也听过他的名号,几次召他入朝,他都以“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加以拒绝。王钰只能一笑置之,也没拿他怎么样。

“观正兄,你这是挤兑小王啊,世人谁不知道你陈观正才高八斗,就连三尺孩童也能背诵你的佳作,何来斧正一说,惭愧惭愧。”赵颉一边说笑着,一边与其他人打着招呼。看来他这登云诗社规模还不小,今日参加诗会的人,约有三十余位,全是一时俊杰,文坛才子。

这一群人客套已毕,便向寺庙旁的那一处小宅院行走。这里是赵颉平日参禅理佛之地,今日特地收拾了一番,不过屋里的景象倒让人怀疑,这赵颉到底是不是佛教信徒。他居然在佛像之前的厅里,摆上了几桌酒席。熊熊的炉火上,正烤着鹿肉,旁边的热水铜盆里,还温着上好的佳酿。难道他不知道佛教严禁生杀食荤的么?

很显然,他的诗友们也被这场景给震住了,他们虽然不是佛教信徒,可也知道佛教的清规戒律,看到酒肉摆在面前,众人面面相觑,又不好明说。

“来来来,诸位请入座,天寒地冻,咱们将门掩上,喝酒吃肉,岂不快活?”赵颉大声笑着,豪气干云。众人入座之后,陈观正首先提出了疑问:“王爷,佛教严禁杀生,您这是……”

赵颉笑而不语,提出热酒,替他满上一杯,而后才笑道:“观正兄,佛祖以慈悲之心,普渡众生。何谓慈悲?大爱也。何谓大爱?包容也。佛祖以大爱包容之心,誓言普渡世人,求的是思想上的升华和境界,而非一些形式上的虚礼。佛教传入中土,可笑世人学得了皮毛,而不理解其真谛,难道诸君不闻,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么?”

一席妙语连珠,尽解众人心结,一时欢笑声不绝于耳。赵颉殷勤把盏,替众人倒酒,这些名士们时不时嘣出神来之句,大多都是借物言志,表达自己渴望知遇的心愿。这些人虽然是名士,但名士虽然有才,却并不一定能取得功名,更何况,朝廷削减文进士的名额,在坐的人,就有很多是今科落第之士。

赵颉听了半晌,笑道:“诸君俱是有大才之人,何必如此烦恼?今科不中,三年之后再考便是,王上如今广开言路,求贤若渴,但有真才实学,朝廷必不使其埋没。”

“哼,王爷倒是好胸怀,王上有意削减文进士名额,考中的难度大大增加。我等十年寒窗,只怕等到白头,还是一介布衣啊。”有人似乎酒醉了,开始发起了牢骚。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