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婉清脆应一声:“是,师父。我们明天送三个孩子去书塾时,我就去医馆和师兄们见个面,还要去给师母送几样东西。”
过了元宵,在农村里也算是出了年。
前些天不方便送的东西,现在就可以送了。
曹大夫颔首,“好!”
宋老头夫妇看着唐婉清拜师,心里高兴啊,他们怎么看这个二儿媳妇,那都是顶尖的好啊。
宋老头朝雷氏挑了挑眉,示了个眼色,那意思在说:“瞧瞧,我选的儿媳妇就是顶好的。”
雷氏白了他一眼,用眼视回他:“你别忘了,这个家真正做主的人是谁,如果我不点头,你选的就有用了?说到底那是我慧眼识儿媳妇。”
两人眉来眼去。
用眼神就交流得十分火热。
拜了师,唐婉清就去厨房帮王氏一起洗碗,一起收拾。
“婉清,你出来一下。”没过多久,雷氏就喊唐婉清出去。
唐婉清放下手中的碗,洗了手,在围裙上擦干手,“大嫂,我先出去看看。这锅里的碗等我回来洗。”
王氏挥挥手,“这些我来就行!本来我一个人就可以的,你就应该在外面陪客人说说话喝喝茶。
去吧去吧!
不用管这里面的事了,我来就成。
这也不是什么特别累的活。”
唐婉清摘下围裙,从厨房出来。只见院子里站着十几个提着竹篮子的村民。
他们都目光殷切的望着这边。
“村长。”
唐婉清点点头,看着他们手中提着的篮子,“你们这是?”
“村长,年前我们不是跟村长报名了家里的娃儿上书塾的事吗?
我们听说赵夫子和小赵夫子来了,所以就给他们送点东西,顺便问一下,娃儿们是不是明天去书塾?”
村民说这话时,心里是有些忐忑的。
他们只是到唐婉清这里登记了一下要上书塾的名字,但还没有交束脩,也没有听说能不能去那里上?
所以听说赵夫子书记二人来了,大家就商量着一起过来。
彼此壮胆。
农村里面的人,世世代代都是种田,大家都希望孩子们能送到书塾去学点东西,可又碍于家庭情况不允许。
农村里的人都特别的崇拜和尊敬夫子。
唐婉清听明白了。
她看向赵夫子和曹镇长,“赵夫子,镇长,年前我交过去的名单,可以吗?”
这些事情她有放在心上,也早就处理妥当了,具体谁能上,这个还得看赵夫子和曹镇长的意思。
赵夫子:“只要是一心求学的,我们做夫子的人,自然不会挑挑拣拣。
家世如何,资历如何,聪明与否?
这些都不是重要的。
真的想学,也真的会认真去学,努力去学,这才是我们看的重点。
另外,书塾有书塾的规矩。
既然乡亲们都来了,那我就多说几句。
孩子们上书塾,我没有意见,但大家都知道,镇上的书塾地方不大,招收的孩子比较多。
所以,那里不会有孩子们住的地方。孩子们需要早上过去,傍晚回来。
还有,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现哪个孩子品性有问题,而且屡教不改,那就很抱歉,我只能让他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