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宁通过和龙都大学的合作,招聘了五位来自龙都大学的毕业生,以及和大学签署了长期合作的协议,使公司的站位和目标更加明确,当然,作为一家文化公司,崔宁有责任先把它做到国内一流。
虽然崔宁对知识、科学殿堂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但是崔宁也知道,文化创意行业也有一些民间高手,或者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因此,在某些岗位,比如文案、比如创意、比如活动部门等,甚至不要求任何学历条件和工作经验,但是肯定要通过一些测试和考验。
关于面试,类似《读者》这样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上,也偶尔会出现一些所谓的“心灵鸡汤”和“生活感悟”,道理是对的,但是故事基本都是虚构的,这是崔宁这个层面的人所拒绝的。
最典型的心灵鸡汤段子,就是一个面试者捡起来地上的垃圾(扶起了一个垃圾筐、捡起了地上一个钉子、和保洁阿姨友好问好、在门口遇见了穿着便装的董事长等不同版本),然后获得了一个剧烈竞争的职位,然后最后还成为了这家公司的CEO。
崔宁从来不否认这些故事的意义,但是却绝对反对用这样的故事教化求职者,且不说招聘公司的初衷,仅仅以某个细节就决定安排某个人到重要岗位,这是开专业领域的玩笑。
一个品性很好,值得培养的人,当然可以获得工作的机会,但是首先是合适的岗位,以及具备这个岗位的技能,还有就是那些没有扶起垃圾箱的人,未必是品性不好的人,考验一个人绝对不能仅仅凭借某一个印象,还要综合考量他的能力。
至于“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样的故事,也就只能当故事来听,用这样的故事来面试的公司,本身公司的属性就值得怀疑。
而有些奇才和怪才,本质上是不能安安稳稳在一个地方上班的,他们更像是大侠,有着自己的做事风范。
在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东山省海滨小城不远村子里的年轻人,决定凭自己的智慧赚钱,就跟着别人一起来到山上,开山卖石头。
别人把石块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附近建筑房屋的人时,这个年轻人竟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了外地的花鸟盆景商人。
因为他觉得这儿的石头奇形怪状,卖重量不如卖造型,因为他从书上看到,很多有钱人喜欢用石头制造盆景。
而他卖一块石头赚的钱,是他的小伙伴辛辛苦苦砸石子几个月的收入
三年之后,卖怪石的年轻人,成了村子里第一座漂亮瓦房的主人。
年轻人的家乡,东山省烟城,当地的鸭梨汁浓肉脆,香甜无比,全国有名。
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鸭梨就会引来四面八方的客商。鸭梨生意带来了小康日子,村民们欢呼雀跃。
这时候,那个卖怪石的年轻人却卖掉了果树,开始种柳树。
因为他发现,来这儿的客商不愁挑不上好梨,只愁买不到盛梨的筐。五年后,他成了村子里第一个在城里买商品房的人。
再后来,一条铁路从这儿贯穿南北。小小的山庄更加开放了。乡亲们由单一的种梨卖梨起步,开始发展果品加工和市场开发。
就在乡亲们开始集资办厂的时候,那个年轻人却在他的地头,砌了一道三米高百米长的墙。这道墙面朝铁路,背依翠柳,两旁是一望无际的万亩梨园。坐火车经过这里的人,在欣赏盛开的梨花时,会看到四个醒目的大字:可酷可乐。
据说这是五百里山川中唯一的广告,而且也是可酷可乐国内最大的广告之一,甚至可酷可乐经常拿这个广告讲故事。
那道墙的主人,村里的年轻人仅凭此则广告,每年就有四万元的额外收入。 要知道,那个时候,在事业单位的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只有不到1000块钱。这一块广告牌,等于一个事业单位职工四年的收入。
前两年,东洋国某著名公司的老板来华考察。当他坐火车经过那个小山庄的时候,听到了年轻人的故事,马上被他惊人的商业智慧所震惊,当即决定下车寻找此人。
当东洋国人在县城找到这个年轻人的时候,他却正在自己的店门口与对门的店主吵架。
原来,他店里的西装标价八百元一套,对门就把同样的西装标价七百五十元;他标七百五十元,对门就标七百元。
一个月下来,他仅批发出八套,而对门的客户却越来越多,一下子批发出了八百套。东洋国人一看这情形,顿时失望不已。但当他弄清真相后,又惊喜万分,当即决定以百万年薪聘请他。
因为,对面店的老板也是他自己。
至于对这个故事的解读,则是五花八门,从另辟蹊径的角度,从商业头脑的角度,从创新的角度,从竞争的角度……这个故事也上了无数的文摘和报纸,并且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但是无论是讲故事的人,还是听故事的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个年轻人这么聪明,也不缺钱,为什么没有读书(因为故事说的很明白,从卖石头到种柳树,到开店,一直是在社会的状态,没有读大学)?为什么一个没有读大学的年轻人,可以胜任一份外资公司百万年薪的工作?
如果继续追问下去,还会有一个本质的问题,这个年轻人究竟是不是真实存在?还是和面试捡起垃圾的人一样,只是一个江湖传说,只是一个用来讲故事的方式?
而崔宁当然知道,这个年轻人是真实存在的,很多他的故事比讲述的更精彩,而他不仅仅读了大学,而且是个超级学霸,所谓做生意、种柳树,都是他随便给人出的主意,后来成了江湖的传说而已。
少年时孤单的崔宁,朋友很少,这个年轻人是崔宁少年时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
少年时,崔宁住在绿岛,另外的年轻人住在烟城,距离不算远,但是那时候交通并不方便,坐上几个小时的客车,两个小伙伴在海边见面,然后拿出全世界最新的奥数题目,看谁算的快,然后看谁背诵的唐诗宋词更多,还有看谁更快的爬上海边的山崖……
至于这个年轻人的年龄,和崔宁相仿,而他在国外公司任职也是事实,街头巷尾的这些故事,也都是像施耐庵一样,把一个个传说拼凑了起来。
包括后来一个老区的县城,策划了一款叫做“二房佳酿”的名酒,广告语是“绵绵二房 回味悠长”,实际上是两间草房创业,被演绎成了某种封建社会的大房二房故事,甚至还上了龙国国家电视台,这都是自己这个小伙伴的佳作,他一向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
毕业的时候,同样作为学霸的崔宁选择了海蓝,而这个年轻人选择了东洋国的公司,不只是为了百万年薪,他有的是赚钱的方法。
他当时和崔宁说的是:
“要相信并尊重差距,等我回来的时候,就是东洋国的品牌集体颤抖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