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下来,铅弹的消耗就是三两一钱六分八厘银子。
火药和铅弹的总消耗,每年就是五两银子左右。
除了这些以外,民军的军袄、油、盐、柴等等消耗在十五两银子。
最后还有一个消耗的大头,那就是粮食。
正常人每年大概能吃十五石粮食,乡勇的配粮是十八石,粮食可以自己种植,就不能用市价一两多银子一石来珠算了。
虽然是自己种植,很大程度的降低了成本,但乡勇们总不能只吃粮食不吃肉菜,这样不利于他们的高强度体格操练。
粮食加上肉菜,还有在一些特定时候的酒水犒赏,一名乡勇每年的粮食消耗就是二十两银子。
马由桂把这个桑皮纸账本翻到最后,看到了最终的数目,养一名乡勇每年的成本消耗在一百二十两银子。
乡勇如果是三千人,不算对于马家军军官的培养和银子投入,只是这些最底层的乡勇每年就需要三十六万两银子。
马由桂听到最后的数目,三千乡勇居然要三十六万两银子,终于明白黄宗羲为什么说养不活了。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三十六万两银子养三千乡勇看起来很是夸张,但是每一笔账算出来都是一笔一笔的账目。
全都是最真实的实际数据。
三千乡勇耗费这么多的银子,最大的原因还在于,马由桂要操练出来的是一支人民的子弟兵。
是一支能够和八旗兵打得难分难解,甚至还要略占上风的精锐中的精锐,而不是见了八旗兵还没有打就望风而逃的官兵。
这还没有算以后要建立的炮兵,这个炮兵的建立才是这支人民子弟兵的重头戏,也是用来对抗八旗兵的重要杀手锏。
单单是一个乡勇步兵就能消耗这么多的银子,炮兵就更不要多说了,当真是应了那一句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黄宗羲明白马由桂让他去管理水力纺纱厂,不是为了让他单纯的提出针对性的意见,还有让他处理这些意见的想法。
黄宗羲开始继续出谋划策了:“现在工业革命还没开始,咱们还处于最初级的阶段。”
“没必要现在就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直接招纳三千乡勇,无论什么事都要循序渐进。”
“三斤乡勇还是要招纳的,争取在两年内完成这个目的,不过咱们现在最主要的还是要切合真实情况。”
“在能力范围之内,招募一批骁勇善战的乡勇。”
“这个具体的数目,还有待商榷,毕竟要根据接下来的工业水平来敲定。”
黄宗羲说完关于军事方面的建议,继续提出了经济方面的建议:“暂缓乡勇的招募只是一方面。”
“要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彻底控制京城的纱锭市场。”
对于这一点,马由桂是没有任何的担心的,水力纺纱机的价钱优势太显著了。
只要能够规划好计策,在黄宗羲这个国士之才的谋划下,绝对能在两年内横扫东林党所有的纺纱作坊。
彻底操控整个京城的纱锭市场。
喜欢大明工业帝国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大明工业帝国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