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凉意带着一丝凄凉,成群的乌鸦在清军头顶盘旋,呱噪的乱叫。
黑乌鸦好似在说,“肉呢!肉呢!肉呢!”
战争时期,跟随军队有肉吃,而且是吃人肉。乌鸦在等待从天而降,清军也在等待枪林弹雨。
大部队行军,中军看上去还像一支军队,军容军容整齐,脚步声中夹杂着军官的催促声。
蜿蜒流动的大军,一眼望不到尽头。一辆辆炮车拖着沉重的大炮,炮兵高傲的昂着头,坐在炮车之上。大炮是清军的主心骨,清军战士羡慕的看着炮兵。
大股的番兵停下脚步,窥探炮兵营的雄壮。
骑兵部队加速前进,从清军眼前掠过,尘土飞扬,马蹄阵阵。千军万马的气势,让用脚走路的清军嫉妒不已。
骑兵有很强的机动性,至从骑兵部队来到台湾,清军在平原作战,占尽优势。在村落里抢掠的日军,经常被清军的骑兵部队包围,烧杀抢掠的日军遭受灭顶之灾。
清军骑兵最喜欢把日军的耳朵串成环,挂在马脖子上。可以看见许多骑兵的战马脖子上,挂着人耳制成的花环。
清军前哨队伍散落在四周,他们是军队的千里眼,好似自由散漫的前行,其实是最勇敢的战士,散落的队形合乎用兵之道,不会让敌人一锅端。
番兵扛着部族的番旗,散落在大部队两侧,零星的枪声回荡在旷野中。
有一些敌人逃出兰花城之后变成土匪,隐藏在荒山乱岗,土匪跑到在乡村里,为祸乡民。
战争就会衍生出土匪,一些违反军令的清军会携枪叛逃,在战场上做逃兵的清军也会变成土匪。
对付这种散兵游勇变成的土匪,清军采用全民大搜查的方法,用小股清军协同少量番兵和上万民夫把一块区域团团包围,然后成千上的人,一起梳理一块区域。荒山野岭也是如此,让土匪无处可藏。
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团结起来的村民,不再软弱可欺,通过这种方式,百姓也能抓到的土匪。那些自以为跑得比兔子还快的土匪,下场注定是一个悲剧。
凉风拂过一张张青涩的脸庞,大股的清军经大东乡和董勇山直逼琅峤港。
日军依托河道、丛林等等有利地形,建立一道道工事,阻击清军的进攻,不断的放冷枪。并派出小股部队从沙泥渡至河西,袭击清军运粮部队,截夺军粮。
清军一队粮队被袭,损失三百民夫,牺牲一队清军。刘明灯很恼火,枪毙了一名押粮官。
刘明灯向李国楼隐瞒了实情,这种损失对于刘明灯来说,只是疥癣之疾,没必要自己找罪受。
但李国楼很快就知道了,立刻调了2000把鸿运步枪二号长枪,五万发子弹,二万颗*,用以武装民夫。
刘明灯心照不宣,双方心里自有一杆秤。
建武军很快做出战术调整,派遣小分队潜伏在险要处,沿途修筑堡垒,不让日军有回旋的战略空间。
离琅峤港二十里的新路坡,有日军堡垒五座,以掎角之势,矗立在高坡之上,新路坡1000多米高,两面环水,易守难攻,这是清军遇到的最大的日军堡垒。
日军依托地形,开挖的堡垒与山体结合,炮台修建在坑道内,有二十五个洞口,依托山壁而修,看上去就是难啃的硬骨头。这种炮台是日军在历次战役之后,改进原有的坑道工事,专门对付清军的巨炮。
日军吃一亏长一智,新路坡上的树木全部砍掉,灌木丛也被烧毁了,变成光秃秃的一座山丘,看上去非常丑陋,就像一个巨大的怪兽。
沙泥河从山坡下流过,宛若一尊铁塔,挡住了清军的脚步。
前锋营的建武军遇见拦路虎,营官刘金华立功心切,想一鼓作气拿下新路坡,用劈山炮、小钢炮试探性进攻,一哨清军以散兵线战术冲上山坡。
一百多名清军迎向死亡,慢慢的爬到半山腰,日军才开始猛烈反击。日军的青铜火炮肆虐一回,枪炮齐鸣,硝烟过后,一哨清军壮烈牺牲在山坡之上。
黑乌鸦从天而降,铺天盖地,天为之变色,黑乌鸦大快朵颐,享受一顿丰盛的美餐。黑乌鸦呱呱乱叫,好似在取笑清军不自量力。
刘金华以为日军战斗力不强,已是残兵败将,新路坡又不陡峭,可以一鼓作气攻下来,刘金华太小看日军了。
刘金华战术运用失当,造成一百多名清军白白牺牲在山坡之上。刘金华悔恨交加,当场给自己两个耳光。
清军变得一筹莫展,只能等待后续部队把克努伯大炮运来,前锋营官兵沿着新路坡山脚,开挖沟渠,以铁壁合围之势,要把新路坡的日军困死。
翌日,后续部队运来两门克努伯大炮,副将傅先楚亲临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