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汉代人男子日常主要是穿深衣制式的袍装,东汉一如前汉。
前面说过,官员常服也是袍,但要在袍服外要佩挂组绶。组是官印上的绦带,绶是用彩丝织成的长条形饰物,盖住装印的鞶囊或系于腹前及腰侧,故称印绶。
绶的颜色用来标示身份的高低,皇帝黄赤绶四彩,黄赤绀缥,长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同。诸侯王赤绶四彩。赤黄缥绀,长二丈一尺,三百首。长公主,天子贵人同。公侯将军金印紫绶二彩。紫白,长一丈七尺,一百八十首。九卿银印青绶三彩,青白红,长一丈七尺,一百二十首。千、六百石铜印墨绶三彩。四、三、二百石铜印黄绶。自青绶以上有三尺二寸长的縌与绶同彩,而首半之,用以佩縌。紫绶以上可加玉环和鐍(鐍是有舌的固定带子用的环状物)。
这里的首是经丝密度的单位,单根丝为一系,四系为一扶,五扶为一首,绶广六寸,首多者丝细密,首少者粗。佩縌就是结绶于縌,意即在佩玉的带纽上结彩组,与绶相连。平时官员随身携带官印,装于腰间的鞶囊中,将绶带垂于外边,绶带一端打双结,一端垂于身后。商周绶带的前面挂下广二尺、上广一尺、长三尺,其颈五寸的韨,春秋战国时废去韨佩,改为系縌,以方便行动。
袍装仍是东汉时代男女主要常服、通用服装,制式仍是深衣。交领右衽,外襟形式有曲裾、直裙两种。与西汉不同的是,西汉主要是曲裾,因无裤,故而直裾不登大雅之堂。汉代妇女礼服也是深衣,曲裾和直裾并行,日常流行直裾。《后汉书·舆服志》:“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
东汉民间男女除较为正规的直裾深衣袍装外,日常一般服装,男子多穿襦裤,妇女多穿襦裙和类似半臂的绣襦。劳作时男女一般穿短上衣,上身和下身分开,颜色以青、绿色为主。
裤子发明较为曲折。西汉时无裤,当时的“裤子”一般为无裆的管裤,名为袴。将士因要骑马打仗,故要穿全裆的长裤,名为大袴。西汉士儒男女,一般穿无裆的袴,其实就是两个裤管,用带子系在腰间。
汉昭帝时(公元前87年至前75年),大将军霍光专权,上官皇后是霍光的外孙女,为了阻挠其他宫女与皇帝亲近,就买通医官以爱护汉昭帝身体为名,命宫中妇女都必须穿有裆、并在前后用带系住的“穷裤”,穷裤也称“绲裆裤”,以后有裆的裤子就此流行开来。
东汉初年之时,裤子已经成为日常服饰,男女一般都着穷裤。但其形制与后世的唐裤还大不相同。穷裤的裤裆极浅,穿在身上露出脐子,且没有裤腰,裤管很肥大。
与西汉一样,袍装在东汉时代也是民间礼服。东汉的袍装与西汉不同的是,曲裾袍装只在较为隆重的场合穿着,男子深衣下身曲裾较短,只能向身后斜掩一层,而女子的曲裾很长掩到身后还可以再绕到身前来甚至可以围绕身体缠上三四层。
东汉时直裾深衣也可作为一般的礼服,且穿着和行动方便的窄袖直裾深衣也开始大行其道。
东汉时代民间男女劳作时的穿着,与西汉大体相同。如到田间劳作的农夫,服装一般朴质单纯。男子一般穿短衫短襦,穷裤。女子一般着短襦,下束劳作裙。男子或跣足或穿平头麻鞋、草鞋,头上裹巾或戴笠帽。女子一般头戴巾帼,着平头麻鞋。民间服饰大体到东汉时代已经基本定型,并一直流传到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