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还有一路偏师,就是兀良哈台的云南军,从南往北攻。四路大军会攻江南,真是无孔不入啊。几乎已经拥有全世界的蒙古,要淹没一个小小的边缘的南宋,南宋这波没什么可亏的!那时节的蒙古,真就如大潮一般,推进到了临安,推进到了大宋的每一个角落。
各地纷纷,非死即降。大势已去,有人完气节,有人存苟且,但此时已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了。保有用之身,存文化之种,与外族赌一赌气运,此亦为善也,最不济也亡国留种、以图恢复。我最不解的就是网络上一群道德婊,仿佛不死国者皆汉奸也,可这种人等轮到他面对死亡,“臣是第一个不敢去底。”呵呵。
道德标准高我不反对。道德只能约束自己,不能要求别人。你愿送死尽可送死,你可没有要求别人送死的资格!
其三,忽必烈诸王之乱。
在大举南下临安的同时,万里之外,蒙古西道,窝阔台汗后裔海都开始作乱,恢复了原本已经除国的窝阔台汗国,屡屡发兵进攻漠北,甚至骚扰了历代大汗的陵寝所在——起辇谷。
话说蒙古帝国,幅员太大,不方便统治,所以万里封汗,有所谓东道诸宗王(即所谓斡赤斤后王)与西道诸宗王(即所谓兀鲁思后王)之分,都是黄金家族的成员,所以称宗王。东道诸宗王基本是成吉思汗一代的兄弟家族,当初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分封子弟时,铁木格斡赤斤因为是所谓当家的小儿子,得到的封地和部民都最多,蒙古东部全由他做主,称翰赤斤兀鲁思汗,从而奠定了东道诸王的地位和传承。铁木格斡赤斤不臣被杀后,汗位由贵由汗指定只不干继承,只不干再传塔察儿,对拖雷系都很恭顺。
到塔察儿称汗时,恰逢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先后称大汗,蒙古诸王分成两派,大打出手,展开对大汗尊位的争夺。双方都派人到处游说,争取蒙古东西两道众多诸王的支持,塔察儿带领东道诸王旗帜鲜明地支持忽必烈。(这个就是灭金都帅塔察儿哇,原来身份这么高哇。臆想一下,与李璮恩结郎舅,与孟珙义结安答,真是分分钟可以写出一本书的节奏哇。)
而西道诸王,基本是成吉思汗诸子一系。当年拖雷系蒙哥收拾、清洗窝阔台系,窝阔台汗国去国,但各王公却只是埋下深深的仇恨。一旦拖雷系内部自己生事,西道诸王不跳出来推波助澜是不现实的。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汗,西道诸王中,只有伊尔汗国是忽必烈铁杆,剩下都支持阿里不哥,包括窝阔台系海都、察合台汗都哇、钦察汗别儿哥、贵由汗之孙禾忽等等。忽必烈全靠东道诸王的支持,才在上都开平勉强开个半个忽里台,当了个半吊子大汗。然后忽必烈的廉希宪在六盘山耀碑谷一带打败阿里不哥的浑都海及蒙哥的哈喇布花,然后是阿里不哥主力诸军与忽必烈的诸王合丹、合必赤及汉军在和林一带决战。(阿里不哥那么大优势,忽必烈除了本部大概只有塔察儿、旭烈兀两支远方的亲戚支持,阿里不哥除了蒙哥主力,除了自己部队,还有除拖雷系外其他所有各汗的支持,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同时也说明除拖雷系外其他所有各系对拖雷系内斗是持看哈哈笑态度的。)
及到阿里不哥兵败臣服,西道诸王才一哄而散、另寻时机。窝阔台一系诸王当初被蒙哥清洗后,蛰伏了多年,海都的势力日盛,成为窝阔台系诸王的首领。当初窝阔台即大汗位时,全体宗王曾立下“只要是从窝阔台合罕子孙中出来的,哪怕是一块肉,我们仍要接受他为汗”的誓言。海都作为窝阔台的后裔,有足够的理由支持他的野心。至元五年,当忽必烈大举伐宋之时,海都又以窝阔台国的名义作乱。举兵东进,进攻玉龙答失部民,扰乱畏兀儿地区。当时惊得忽必烈要调回正在攻宋的主帅伯颜,后来幸亏宰相安童领兵出征,伯颜方得返回南线。安童与四皇子那木罕领诸王出征,但也只能击败海都,而无法消灭他。
元朝大军立帐于阿力麻里,与西路诸反王对峙。结果阿力麻里窝里反,帐下蒙哥之子昔里吉与脱脱木儿合谋,拘系统帅那木罕、忽必烈子阔阔出和丞相安童,擒获牙忽都,使元朝在阿力麻里镇戍的这个重兵集团顷刻瓦解。叛乱诸王拥戴昔里吉为王,包括阿里不哥之子明里帖木儿、药木忽儿等纷纷跳出来。昔里吉、脱脱木儿等人在拘系那木罕等人以后,为增强与忽必烈抗衡的力量,争取外援,把那木罕、阔阔出送往蒙哥帖木儿处,而安童则被送往海都处。海都并不急于利用这个机会,而宁愿坐山观虎斗,让拖雷家族内部自相残杀,留下安童授以官职。。。不过这么说下去就没底啦。。。反正我们的宋朝已经完结了,就让天之骄子们窝里反吧。(这也就是说,忽必烈的兄弟各枝均反他,忽必烈的叔辈各枝也均反他,忽必烈就是确确实实的孤家寡人。那种所谓忽必烈是蒙古共主的说法不知哪里来的。)
蒙古强盛的时代,如历史大潮般淹没整个世界。可是,潮头来得快也去得快,当潮头开始相互对冲了,意味着离低潮也不远了。
喜欢大宋逸史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大宋逸史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