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赵大其人分析。
宋太祖虽是个武人,却誓不杀文人,与文人共有江山。但按历史,赵大却是颇看不起文人的。
宋僧文莹《湘山野录》载,宋太祖打算扩充京城的外城,亲自视察规划,走到朱雀门,见城门上写着“朱雀之门”四字,于是指着匾额问身旁的赵普:“何不只书‘朱雀门’,须着‘之’字安用?”赵普回答说:“语助。”赵匡胤听了哈哈大笑,以鄙夷的口吻说:“之乎这种东西,助得甚事!” “之乎者也”可以说是文言书面语的标志性词汇,也就成为斯文典雅的象征,也是酸腐文人的象征。这么看起来赵大也是看不起文人的。这个也就是明明是文人的赵普(此人号赵学究),偏喜欢标榜自己不学无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原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初,赵大门下有二学究,所谓陈学究、赵学究是也,“然艺祖独与赵计事,陈不与也。”后来这个陈学究落得个“聚生徒如故”的下场,看来是改不了学究气、不讨赵大欢喜的缘故啊。)
我看不起你,也要保证你的权利。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显然这种精神在中国是罕见的。无论是宽容,还是契约,都是中国文化中极缺乏的东西。其实,太祖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开国君主也没有什么两样,胆大,敢博,流氓气十足。从博弈角度讲,一群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最流氓腔的人往往最容易脱颖而出。但太祖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开国君主还是有不同,就是有底线。我看不起你,但我容忍你的存在,相信即使对立的东西都有权利在世界上生存,这是极难得的。与其他两个流氓腔---刘季朱八比,赵大还是高得多。
其实赵大终究是历史局限性,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耶?”道尽了自古自古皇权“天无二日”“一山不容二虎”的专制独裁性,但是他与其他皇帝比,毕竟还是手软了些,比赵光义不上,连他自己也丧在这种妇人之仁上,赵二这么明显的二心,尽然没有清洗。这又是一个封建时代的悖论,仁慈当然是好事,你也可以仁慈,但你的对手不会仁慈。所以有底线的都被残酷的政治所淘汰,后来剩下的,只能是越来越没有底线啦。
这使我想起了苻坚大帝,虽然是异族,但皈依于中华的仁义思想,事事妄图以德服人,那么大的文治武功、江山社稷,到头来分崩离析,身败名裂,自己死于小人之手。(这就是被圣母教洗脑洗残了。)这悖论无解。赵大比苻坚进步的地方在于,他创造了一种制度,而不至于人死政息。以制度困住皇权的手脚,比如誓碑。这使得他虽然同样丧于小人之手,但小人也被制度所限制;他打开了文人与皇权博弈的大门,自己虽死,但文人参与博弈的劲头却无法再被限制了,以至于赵二在与文人的博弈中,屡屡吃瘪,赵二没办法限制住对手,就没办法打破这个制度,没办法像其他皇权那样肆无忌惮地将大臣摁在地上摩擦。从这一点说,我想,赵大功莫大焉!
其二,赵大流氓佚事。
且来看看赵大的种种流氓行为。
《宋朝事实类苑》说,钱俶(吴越王)进宝犀带,太祖(赵大)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俶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俶大愧服。这个简直是耍无赖嘛。行行行,天下都是你家的。你嘴大你说了算。
《闻见近录》金城夫人得幸太祖。一日宴射后苑,上酌巨觥以劝太宗,太宗固辞,上复劝之,太宗顾庭下曰:“金城夫人亲折此花来,乃饮。”上遂命之。太宗引弓射杀之,即再拜而泣,抱太祖足曰:“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上饮射如故。赵二的冷酷,赵大的淡漠,刻划得画面感十足。
《石林燕语》记载,太祖微时,尝被酒入南京高辛庙,香案上有竹杯筊,因取以占己之名位。俗以一俛一仰为圣筊,自小校以上至节度皆不应,忽曰:“过此,则为天子乎?”一掷而得圣筊。晏元献为留守,题诗曰:“庚庚大横兆,謦欬如有闻。”盖纪实也。
《后山诗话》说,艺祖微时日诗云:“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流星赶却月。”国史润色之云:“未离海峤千山黑,才到天心万国明。”文气卑弱不如元作。我觉得比什么革命领袖写得好。
《曲洧旧闻》,太祖即位后,车驾初出,过大溪桥,飞矢射黄伞,禁卫惊骇。帝披其胸,笑曰:“教射教射。”既还内,左右力请捕贼,帝不听,久之,亦无事。真是光棍气十足啊。
《闻见近录》里,太祖即位,方镇多偃蹇,所谓十兄弟者是也。上一日召诸方镇,授以弓剑,人驰一骑,与上私出固子门大林内,下马酌酒。上语方镇曰:“此处无人,尔辈要作官家者,可杀我而为之。”方镇伏地战栗。上再三谕之,伏地不敢对。上曰:“尔辈既欲我为天下主,尔辈当尽臣节,今后无复偃蹇。”方镇再拜呼万岁。这手腕耍得,大哥气质满满啊。
在民间传说中,赵大就更加不堪了。比如吴璿的《飞龙全传》里面全是限制级的描写。说赵匡胤闯荡江湖,与人打擂,活撕了宋金清,把宋金清的粪门劈开到小肚上,活活的分为两半,望台下丢了下来。后来“杏脸桃腮,柳眉凤眼”的美貌女子宋金花来替兄报仇,赵大又与一个老僧合伙,把来虐杀了。(这叫昙云的老僧也不是随便瞎写来的,而是民间演义界大名鼎鼎的五代名将马三铁,碰巧我又见着了《残唐五代史演义》,晋王潼台大聚诸侯,其中第十三镇:“孝弟仁慈,虚己待士,幽州节度使马三铁。”这真不是巧合,就是有这个文化标志性人物,按民间的谱系,马三铁是北平王马遂后人,曾随晋王李克用勤王破黄巢,后厌倦朱温弄权,在河东困龙山蛰龙寺出家为僧,法号昙云。与火山王杨衮相善,传枪法与他,是杨家北霸六合枪的组成部分;马三铁的儿子马坤,就是马令公,女儿招了河东呼延赞为婿,就是金头马氏,五老阴侯马太君马秀英,双王呼延丕显他妈。。。扯远啦。)
妙就妙在,故事这么埋汰我大宋太祖赵匡胤,这么多年来,劳动人民却喜闻乐见赵大大英雄气概,可见我国的底层民众是多么地重口味啊。认为中国人民善良淳朴,是何等的无知与幼稚啊。
国人对“流氓”的理解,往往失之于两个极端,即鄙视其黑社会,却与崇拜其义气。所以各路古惑仔层出不穷,即使是传统主流历史观,我们对刘先主早年的“狗马华服”、曹魏武早年的“抢新娘子”也还是持贪赏态度的,果然英雄自幼不同于凡夫!有点儿像对造反的态度,既深恶痛绝,又宁有种乎。这个也算是国人认知上的文化心理学课题。我以为这是不合正常逻辑的。凡有反常的群体逻辑,必有其反常的社会土壤。说斯德哥尔摩严重了点,说认知分裂还是有可能的。1957年(好年份!)里奥夫德赛斯基发现,当人面对两组对立信息,并且这种对立很残酷时,人们会为降低不舒服程度,躲避一个,然后强化、合理化另一个。怎么取舍,就看哪个对他更安全。这就是所谓“认知分裂”。我们经过了太多的独裁残暴与造反轮回,早已能随心所欲地在“十恶不赦”与“造反有理”的心理认知中自由切换、无缝衔接了。
当然,在有专制传统的泱泱大国窃取最高统治权(这无论如何是个美活),其竞争程度之激烈,竞争对手之大量,竞争手段之卑劣,无论怎样高估都不为过。在这样的情势下,说一个不耍流氓的人能杀出重围、独揽公权,还真不能让人信服。所以可以这么说,凡上位者,皆流氓也。所差者,无非承认不承认自己是流氓,或者让不让别人说自己是流氓。这样看来,赵大还算是不错的。至少他没有不让别人说自己是流氓,毕竟像这些宋人笔记是当朝就流传的。比之后来者的明明行流氓之事,还要标榜自己伟光正的,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了。
喜欢大宋逸史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大宋逸史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