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视之常也,为是一场浩大之变,而其所以在魏革,是以魏乃新兴之国,魏之士亦新兴之人也!——华夏鼎世
赵国魏国韩国成为了华夏的一份子,但谁也不认为周王室能管得了他们三个。而秦人在分析这三晋出来的兄弟后,首先就认准了魏国会成为三晋中最厉害的存在。
魏国人的祖宗是毕万,也算是毕公高的后人。但由于自身地界的原因,使得当下的魏国实力也就是和郑国差不多,有些地方还不如郑国。
从三家分晋到赵魏韩的建国不是一日两日,而是好多年。这些年的时间让魏桓子魏驹的孙子魏斯成了一个合格的君主。所以在赵魏韩建国的时候,魏斯成了魏国的开国君主。
魏斯和很多开国之人一样,在开国之前便有了一套班底。像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有实干的人才,都老早的认准了魏斯。而在这些人中尤其有两个人最为魏斯喜爱——李悝和吴起。
因为李悝和吴起都是儒家人,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学生,所以魏斯统治的魏国,也以儒家为主。
但儒家虽好,那是在盛世。现在华夏周世的名存实亡,也预示着纷乱战国的世代,儒家已经很难跟不讲理的人讲理了。所以李悝和吴起从儒家走出来,一个渐渐的偏向于法家,另一个渐渐的偏向于兵家。
“君主有心让魏国强大,我吴起失败了那么多次好不容易来到了魏国,兄弟你得帮帮我啊。”吴起和李悝是同学的关系,本来关系也不错,之前吴起帮忙鲁国击败齐国已经算是有了名气,所以这次选择来到四通八达的易战之地魏国,也是想让自己的兵家思想得到发扬。
李悝叹了口气,心想自己怎么能有这么个好战的同学:“吴起,你的军事能力在现在这个世代如果说第二,那就没人敢说第一。但你也要明白,孙武先生的孙子兵法,其实并不是用来打仗的。”
吴起能有如此强悍的战力,也是因为研究透了孙子兵法,甚至还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战法才有了今日的成就。所以让吴起弃武从文,那吴起肯定受不了:“师兄,你的变法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拳头,谁会听啊。想想咱们师父,想想咱们师祖,不都是拳头不够用才搞得那般狼狈吗?”
李悝是个想要变法的人,所以时常愿意把曾经那些失败的事情综合起来,然后仔细的琢磨如果这么做,会是个什么样的结局。所以在吴起主动的提示后,李悝先是陷入了一阵沉思,而后才开的口:“儒家讲究仁,老用拳头说话哪里会是仁。我知道你的意思,也明白你说的有道理,可拳头硬能硬多久呢?想想晋国吧,活着的时候那可是大杀四方的存在。而现在呢?还不是被分化成了赵魏韩?”
吴起每一次和李悝讲道理都会失败,这一次也是一样:“行,我说不过你,但你得帮我跟魏国君主引荐一下,我做你的拳头,这样你做事还能顺当一些。”
李悝和吴起一样,都是看魏国的地界四通八达,今后肯定会成为华夏的一个焦点。所以李悝也认可了吴起的话,成功的引荐给了魏国君主魏斯,并且还得到了重用......
赵魏韩的建国,使得秦国东边的威胁瞬间变得小了很多。但与之而来的问题也在了,那就是赵魏韩是一股绳,秦国要想分化三晋,到底选择谁的问题。
自古以来就有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敌人的敌人也是朋友的说法,秦国人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在秦国开始了讨论,到底拉拢谁打击谁。此时的秦简公已经病逝,其子赢仁继位,秦国内部的争权夺势,也算是到了尾声。
“诸位,晋国走了,赵魏韩来了,拉拢谁打击谁,最好现在就有个说法,要不然三家都惹,和惹晋国没什么不同的。”赢仁的内心是纠结的,毕竟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受秦国贵族们那争权夺势的样子压制,恨透了这些麻烦事。
秦国人早就做好了准备,从三家分晋之前就想好了今后的华夏,一定有秦世的存在。所以秦国大臣们的想法也早就定了形,已经分成了好几派。
一派人觉得秦国的人口太少,粮食太少,要想办法先朝西边没有人的华夏疆域而去。等彻底霸占西戎之地后,就等于华夏有了五分之一。到那时候再逐个击破,是最稳妥的办法。这些喜欢稳妥的,无一例外都是赢姓人,都是贵族。因为朝西发展没有太大的危险,贵族的好处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