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有历,新人有激,而此本之难于共事,而新总有老之日,则不复梦乃不可知也!——华夏鼎世
公孙鞅在秦国的公馆里生活着,也渐渐的习惯了秦人的生活。而嬴渠梁此时已经在位有些年头了,对于早就垂帘已久的公孙鞅,实际上心思已经磨的差不多,不像当年那般激动。并且知道公孙鞅在秦国,景监也跟着,是丢不了的。所以嬴渠梁在权衡,权衡甘龙等世袭贵族和自己这位秦国最高的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不是需要彻底的撕破脸皮!
公孙鞅没办法,见不到嬴渠梁又不能去别的诸侯国,所以干脆就在秦国境内转圈走走,看看秦国的风土人情,是不是真的值得自己去奉献生命。
公孙鞅先去了河西之地,观察了一下当年被五万魏武卒击败的地方。看着还有不少白骨累累的秦人尸骨,公孙鞅在愤恨不已的同时,也清楚的知道秦国在军务上的最大缺点在哪里了。
一路上公孙鞅见过许多没见过的事情,比如在魏国是绝对看不到游牧人驰骋在国内的。而在秦国,却显然和谐的多。不少游牧人和秦人之间还沾亲带故的,时常从更西边的地方来秦国看看。
这样的景象在公孙鞅的眼里,实际上是很有用的。当年吴起在河西之地大杀四方的时候,秦人之所以没有伤到筋骨,估计也跟西戎这些游牧人有关。这是一股绝对可以用的力量,公孙鞅微笑的看在眼里。
但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很让公孙鞅兴奋,比如越往西越穷,甚至还有卖儿女的现象存在。
“老乡,你的女儿在村头明码标价,是什么意思?”公孙鞅不懂函谷关内的腔调,所以被问的老乡也知道公孙鞅不是秦人:“外乡人,在秦国走动是需要熟人的,要不然最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
公孙鞅的故乡在卫国,但此时早已回不去了:“我是刚来秦国不久的,我是卫国人?”
老乡以为公孙鞅说的卫国是魏国,所以生出了警惕:“您...稍等片刻。”
公孙鞅是何等人,在魏国的地盘上连庞涓都搞不定的人,怎么中村夫的计。所以公孙鞅很快的离开了村子,还把村头明码标价的女孩带走了。
到了夜晚的时候,公孙鞅看着木讷的秦国女孩,生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想法——生而为人,是否平等?
“姑娘,我可是为魏国人,你就这么跟我走了,也不怕我害了你?”公孙鞅没有表明自己是魏国还是卫国,但女孩的反应却很直接:“这里就是地狱,去魏国又怎么样?”
“说来听听吧,我想看看秦国现在的情况。”公孙鞅本以为能从这姑娘的嘴里听到关于秦国的一些秘密,但姑娘此时却很有决心:“我只是不喜欢我们村子而已,但我是秦国人,是不会给你这个魏国人说秘密的。”
心正之人不管是谁都会尊敬的,所以公孙鞅也开始仔细的打量着面前的这位村姑:“姑娘,我是鬼谷子先生的门徒,来秦国是为了帮秦国的。”
鬼谷子的名号响彻华夏,村姑自然知道。但问题在于滥竽充数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村姑不是很聪明但也有警惕性:“以前就有人说自己是鬼谷子先生的徒弟,在村里骗吃骗喝的。也幸亏你没在村里说这话,要不然连你逃出来的机会都没有。”
公孙鞅尴尬的摇了摇头,也知道自己是鬼谷子徒弟的人,在华夏绝对不出十位。按照村姑的话来讲,自己如果说出来了,是肯定会被村里人报复的:“那幸亏我没在村里说,但我真的就是。”
公孙鞅不知道怎么的,总认为自己能在这个素未谋面的村姑面前,做最真实的自己:“我明日要回都城,你愿意跟着我就跟着吧。”
“都城?魏国还是哪里的?”村姑心想只要能离开自己厌恶的村子,去哪里都行。
“也不知道,我得看看秦王何时召见我。”公孙鞅说完后便沉入了梦境,村姑看着公孙鞅这样中年的脸,心里也生出了一股从未有过的情意......
“景监,你在秦国看人都给我看丢了?”嬴渠梁认为公孙鞅的存在就是一杆秤,能和世袭贵族产生平衡的秤。但现在在秦国的境内突然失踪了,嬴渠梁怕这是甘龙他们主动出击,因为这样也就预示着自己的权力,也即将受到挑战。
“君主咱不是有意的,我也不能天天跟着公孙先生吧。”景监自从常年跟着公孙鞅后,整个人都开始憔悴了。嬴渠梁也是看在眼里,更是没有办法:“那快去查,我要活人,我一定要活人。”
嬴渠梁和景监的举动引起了甘龙等人的注意!
“我得去会会这个公孙鞅,倒要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甘龙的腿脚其实没什么问题,可就是喜欢拄着一根拐棍。世人都知道甘龙是个文官,可只有甘龙知道,自己的拐棍之下,暗藏着何等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