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世并统,齐、鲁自谓齐鲁之乡,文无以为政制,故政法尽取于齐鲁之文,亦以为华夏之合也!——华夏鼎世
楚地,魏地,韩地,齐地,秦世至少有一大半的地方都虎视眈眈的,所有的机会仿佛都等着嬴政死后才可以实行。这些事情肯定会影响嬴政的心情,哪怕是在感觉上,嬴政也能感觉得出来很多人是希望自己早死的。所以在这种感觉的境况下,嬴政的身体每况日下,到了泰山的脚下,竟然上不去了!
“这山是上不去了,看来我嬴政终究是人不是神。”嬴政在被这种感觉压制了很久很久后,突然通透了起来,认为人无论出生贵贱,所做之事是何等伟大,但对于大自然来说,也就是一粒尘埃而已。
“始皇帝,臣抬您上去?”李斯跟着嬴政这么久,算是第一次见到嬴政放弃一件事。而高耸入云的泰山就在面前,李斯自然也是想上去,最后再看一眼的。
“你和蒙毅都是老胳膊老腿的,自己上去都费劲,算了吧,就这样吧。”嬴政认为那些青壮的侍卫没有资格,而有资格的蒙毅和李斯,也都和自己一样:“在泰山脚下扎营吧,也算是弥补了上次封禅的不足了。”
上一次的泰山封禅还得追溯到嬴政刚刚一统华夏不久,算是第二次巡游。但那次嬴政显然不单单是为了去泰山封禅的,叫了那么多齐地的儒生,最后用极度愤慨的语气斥责了儒生们,就是因为嬴政发现一统华夏后的文化融合,齐鲁大地是个绝对不容忽视的地方。
即便秦世在之前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时候,用尽了华夏文化英才,让秦国在当时甩掉了野蛮的名词。可这些在文化继承和发展了几乎上千年的齐鲁大地上,还是等于弯道超车,算是耍手段,不是真刀真枪一点一滴做起来的。所以儒生被嬴政的故意斥责,就是嬴政为了打压齐鲁大地上延存的文化,让齐鲁大地上那些自诩文化人的人,能尽快的融入秦世中。
但嬴政想错了,文化这种东西,尤其是齐鲁这个东夷人的地界,是能顺着不能打压。在齐鲁人的眼里,你可以毁灭我的国家,杀光我的民众,但文化这种东西,就是我们在为华夏撑着,换成谁也不行,因为没有那资格。
渐渐的,嬴政开始改变了策略,除了当年焚书坑儒,杀了一些公认的混蛋之外,对于齐鲁所继承的华夏文化,也开始全面的反思。结果发现,齐鲁文化的底蕴,当真不是能灭亡的。所以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想法,嬴政这次来齐鲁大地,算是和齐鲁大地上的文化人和解,想看看能不能彻底的把华夏当下各种的文化乃至习俗,好好的融合一下,好让后世在统治整个华夏的时候,不用像自己这样费心了。
泰山脚下立马热闹了起来,嬴政站在一片森林的最高处看向远方,脑海里出现了当年轩辕黄帝座下的应龙大将,率领无数弓箭手,与东夷的太昊少昊两兄弟对抗的场景。嬴政幻想到这里,继而认为华夏的问话必须不断的融合,这样才能永远在发展中,不会被毁灭......
嬴政这次出现在齐鲁大地上,不少还活着的儒生跃跃欲试,想看看这次嬴政到底还要做什么。
儒生这个代名词算是孔子起的,但也可以不算。毕竟孔老夫子在活着的时候是如同丧家之犬的,哪里还有心思想这些事情。后来儒家人在无限扩大了自己的人员后发现,好像愿意接受教育愿意读书的人都可以是儒家人,久而久之的,儒生便出来了,而且专门是那种读书人的统称。
但读书人并不代表就是好人,一些坏人读书后反而变得更加坏的有办法,荀子荀况认定了人性是恶后,反而让更多的人开始读书。这就让读书人的数量破天荒的多了起来,野心也随之膨胀了起来。
这些读书人中,以赵高最为野心,因为也算是身处高位,看到的和想到的事情都和普通人不太一样,做起事来的手段也不一样。
就那焚书坑儒来讲,儒生们不断的站出来,认为在当世无名,那么后世肯定会六名。这种不断用名声换生命的行为让嬴政都为止震撼,也让嬴政费劲了脑力。
张良此时也在齐鲁大地上,正计划着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杀了嬴政的同时,还能全身而退。
“掌柜的,给我来两斤牛肉。”张良在一家饭馆突然说要吃牛肉后,果然不一会就被抓了。
在秦世之法中,牛作为耕种的绝对主力,是不能擅自杀害的。而在秦世之法中,如果店家听到有人要吃牛肉而不去报官,那么等到这人被抓后,店家掌柜也得被抓,也算是连坐制度的一种。
“你们为何抓我?”张良是故意的,因为觉得只有此时在牢狱中才是最安全,才不会被嬴政那庞大的信息网给抓住。
没有人知道张良就是当年在博浪沙刺杀嬴政的计划者,牢狱中的人看着张良那干瘦的身材和发生的事情都在嘲笑张良,也对张良呼来喝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