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丙留瑞王爷在尚书府上稍待片刻,独自去到殿外,站在灯火阑珊处,思量着该叫哪个说客去跟郑容说。
自魏晋起,古风流名士都有养门客的风俗。孙丙作为兵部尚书,就算只在戏子的床上风流,不喜文墨,也免不了这个俗。
这会儿背着手,在庭院深深处走来走去。表面上做出焦急的样子,实际上是不急的。
也不知道自己派出去的小厮,有没有将瑞王爷抗旨回京之事,禀报给皇上。
只恐门客里不乏有才华的,三句两句就说动了郑容,让他卖个面子给兵部尚书。
由着瑞王爷以待罪之身,迅速去探监。再被王妃一道温言软语劝动,连夜又回了边关。
那自己岂非功亏一篑了?
只有将瑞王爷滞留在京城,等着一道赐死的圣旨下来,让他插翅难逃才好。
免得李才人这个新晋宠妃,给皇上吹枕边风,为瑞王爷争取跑路的时间。待他回到边关,圣旨就慢了。
到那时孙丙若将所有目睹瑞王爷回京的人,全部聚拢在一起做证人,不光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也代表了正式跟瑞王爷宣战。
因为聚拢目击者这事耗资巨大、劳心劳力,很难悄悄进行。而且纸包不住火,瑞王爷又不是傻瓜。
加之大家忌惮王爷的身份,未必愿意出来作证。孙丙就算使出了吃奶的劲儿,让那些真的、假的目击者,去指控瑞王爷抗旨回京,也不确定皇上真会一道圣旨下来将瑞王爷赐死。
就像从前皇上杀冯初时,坚定了决心,是多方面拱火的结果。杀一个臭太监都如此艰难,更别说自己亲儿子。
孙丙只怕那个时候自己偷鸡不成蚀把米,跟瑞王爷彻底扯破脸皮,还没达成心愿。
今夜是他唯一杀瑞王爷的机会,他绝不会错过让外甥登上储君之位。因为一旦错过,莫说夺嫡之势要继续缠斗,连自己的时运都会坏了。
正思量时,门客中有一清逸小生主动请缨,“大人,苍耳愿为大人分忧。”
孙丙向来没将这些寄居在府上、犹如寄生虫一般的门客放在眼里,虽然自己依靠裙带关系也没有多被人看得起,但碍于兵部尚书的位置,别人就算看不起,也不敢说出来。
别人不说出来,他就当没有,他才不会自寻烦恼。
此刻闻声略抬眼皮望了过去。
“小的一定能够说服郑大人,准许瑞王爷进刑部探望。”
孙丙暗自佩服他的心细如发,方才自己在殿内交谈,并未知会于这些门客。而这个少年人不光注意到瑞王爷进府,还能猜出瑞王爷是因何而来。
原本对门客没抱什么希望,想不到府中还有这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逸群之才。
“你可知出师不利的后果?”
“小的自然明白。”苍耳知道的,自己不需要有多大本事,只要狗仗人势,打着兵部尚书的招牌,谁都得三分薄面。
若是连这种小事都没办妥,使得刑部驳回了兵部的面子,瑞王爷没能通过孙大人卖出的人情见到王妃。
不管他最后是没见到婆娘,还是通过别人的帮忙见到了,孙大人都会失了面子、又失了里子。
以后孙大人还怎么在朝堂混?谁还肯放心将身家性命交给他,谁还愿意跟他共事?
“若小的未将此事办妥,任凭大人处置。”
孙丙想了想,拖延的时间差不多了。即便他派去皇宫的小厮,未将瑞王爷抗旨回京之事告知皇上,他也得去将瑞王爷的嘱托办妥当。
因为他知道瑞王爷也不是傻瓜,不可能永无止境的等下去。
与其交给自己手下那些粗人去做说客,不如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要知道当初这些门客能会聚在尚书府,就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
孙丙点了头,苍耳未敢耽搁,立即赶了马车,去往刑部。
郑容连日以来被瑞王妃的事搅得焦头烂额,这会儿正跟宫里出来的丫鬟说话。
“郑大人。”青莲瞧着他作势要行礼,连忙制止住了:“皇后娘娘只是吩咐奴婢过来递个话,并非是皇后懿旨。”
“姑娘请讲。”郑容可以对后宫小主稍加怠慢,但对待母仪天下皇上正妻的丫鬟,还是要毕恭毕敬。
“我家娘娘说,虽然后宫不得干政,但此事毕竟由婉妃引起,是皇后娘娘治理后宫无方,给大人添麻烦了。”青莲温言软语,郑容自然不敢接茬。
“姑娘言重了。还请姑娘回去代微臣向娘娘请安,并叫娘娘放心,微臣一定秉公处理。”
“皇上信赖郑大人,皇后跟皇上同心同德,自然没什么不放心的。”青莲说完了好话,便不忘敲打。
“不过娘娘怕郑大人,不知后宫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