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为灵珠子和阎罗王、疾风鬼王宣讲佛法。
菩萨说:“先谈‘戒学’,守戒是真修行与假修行的分野,佛在世,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
细细区分,有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密乘十四戒,在家男居士和女居士守居士戒,乃至修行人的八万细行,都是戒律!‘非戒不禅,非禅不慧’。
守戒久了,一言一行自然都在戒中!曾有以戒定慧之学问一古代大德高僧,高僧说:'我这里没有此等旧闲家具’。
其实受戒也不难,若能无心于万物,则罹欲不为淫,福淫祸善不为盗,滥误疑混不为杀,先后违天不为妄,昏荒颠倒不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则无戒,无戒则无心,无佛无众生,无你无我,什么是戒?
一般人做不到,起码也要守五戒:一不杀生,二不盗窃,三不邪淫,四不妄语,无不饮酒。
其中杀盗淫三戒是性戒,就是根本戒,万万不可违犯!妄语与饮酒是遮戒,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变通的。比如一个大夫给人治病,病人病重,如果告诉他真相能活活把他吓死,这时候可以善意地隐瞒真相,说些安慰他的话,不算犯妄语。再比如有的人天生嗜酒,离开酒就活不下去,而他又一心向佛,这时候可以变通一下,让他适量饮酒。"
灵珠子和阎罗王、疾风鬼王恭恭敬敬地聆听,地藏菩萨又说:“下面谈定学。儒家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其实也是修定的方法!
佛家称定为‘奢摩他’,此是梵文音译,意思是一样的。
佛说无量法门,修定都是修止观。止者,心一境性,观者,抉择法慧。心一境性缘无分别,抉择法慧缘有分别。无分别断烦恼现行,有分别断烦恼随眠。二者相依,如疾风扫叶,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无止非观,无观非止,其实都以人无我、法无我为其究竟。若修行人当下无我,无我则无心,无心则无法,无法则无人,自入止观,只可惜凡人的心思如心猿意马,难得宁静!
欲修止观,有两个大敌,一是昏沉,二是掉举!
修行人心缘无念,入定久了,渐渐心昏身疲,乃至睡眠,而修定之人自己很难辨别。老修行人都知道,掉举易知,昏沉难捡。
对治昏沉的办法,是系心一念,或者观想日轮(太阳)或者观想月轮(月亮),或者观想某个佛菩萨像,或者观想像花,或者观想佛陀额头正中间的白毫,总之要心一境性,方可避免昏沉。
其二掉举。
修行人入定后,会根据各自功力的不同,入种种定境,往往容易贪婪定境中的光明、轻安、喜乐,心中计较得失,不愿出定。而心念摇动,贪著禅乐,随着业气处于散乱状态,这就是掉举。
对此有六个对治法门:
一、贪心重者应缘不净法;二、嗔心重者应缘慈悲法;三、痴心重者应缘缘起法(十二缘起);四、慢心重者缘界判别法(地水火风空识);五、思虑心重者,应缘出入息法;六、等分行者,应缘各别缘上诸观。
坐禅有许多坐法,如金刚坐、狮子坐、七支坐等,要注意九个要点:
一、跏趺或半跏趺(如有病或吃苦随坐亦可);
二、竖脊(直如树铜钱);
三、平肩(肩须放松);
四、手置脐下四指处结定印(右手放在左掌上,必两大指微微相触);
五、项微俯(项左右有脉如鱼鳃,出入循环冲动内气,故易掉举,微俯则压二脉不动,自然在定也);
六、唇合任其自然;
七、舌抵上腭;
八、眼微开,自鼻端下视(远五尺近三尺);
九、呼吸任其自然。
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几点:一、掉举时应修止;二、昏沉时应修观;三、修止修观于沉、掉仍不能去,应起经行或讽诵、持念、忏悔,总以远离为是;四、掉多者,应多观五欲过患;五、沉多者,应多思维定有功德;六、沉、掉俱无者,应修行舍,稍缓功用,看止是何法,观是何行。能观所观,为自为他,自然头头上显,物物上明也。
参话头是禅宗最具代表性的法门,公案中大多是有一个字或一句话供学人参究之用,称为"话头"。如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答:"无。"此"无"字即是话头。参禅时,在公案的话头下工夫,称为参话头。
最后讲慧学。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当用恰恰无。学学何道?会会何法?有学有会,恰恰学错会错。""然则无学无会邪?"曰:"否否!有且错,况无邪?"
凡人开眼阖眼,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随时言说,即事即理,都无所碍,即菩提道果也。菩提果者,慧果也。慧果者,佛果也。能如是即上趋乎三藐三菩提也。宁舍此而别有他学曰会取邪?故曰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若言不修,即同凡夫。或曰初机者不言修,云何达道?况今之修道者遍诸方,何邪?
人人自性本来具足,但于善恶事上不滞,唤作修道人。古代大德船子和尚说:'藏身处莫踪迹,莫踪迹处莫藏身。'唤作修道人。'即此用,离此用;离此用,即此用。'唤作修道人
'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者智慧也,三昧者正受也,舍此则邪则愚,而非至行也。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杂无染,来去自由,通达无碍,是为无念。
'前念中念后念,念念不相待,念念寂灭,唤作海印三昧。'是法也,不历阶梯,亦无顿渐,悟此即登佛地,一切不假他求。曰上根,曰中根,曰下根,曰三学,曰多学,曰万行,曰一行,皆方便而言,就行人迷悟示践履差齐耳。今兹权开四法,导彼初机。若曰悟门极尘沙而罔罄,开一法已去多,固不计也。"
话头之参法:法本无法,无法亦法。今必依法,便摘古德参情数则,似之以新来学。黄檗和尚说:"若是丈夫汉,看个公案。"僧问赵州:"狗子有佛性无?"州云:"无。但二六时中,看个无字,昼参夜参,行住坐卧,著衣吃饭处,屙屎放尿处,心心相顾,猛著精彩,守个无字,日久日深,打成一片,忽然心花顿发,悟佛祖之机,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头瞒,便会开得大口也。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阙。到这里说什么阎王老子,千圣尚不奈你何。"
大慧杲和尚说:"当人当以生死二字,贴在头上。茶里饭里,静处闹处,念念孜孜,心知烦闷,回避无门,求生不得,求死亦不得。到这个境界时,善恶路头,相次绝也。切莫放过,正好把一个话头直截看下,看时不用搏量,不得注解,不用分晓,不得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起处作道理会,不得堕在空寂处,不用将心等悟,不得向师家说处领略,又不得掉在无事由里,行时卧时,但切切提撕,提撕得熟,口议心思都不能及,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莫滋味时,千万莫要退志,正是好消息到也......
地藏菩萨演讲微妙甚深佛法,灵珠子听得似懂非懂,却全部牢记在心。
阎罗王和疾风鬼王寿数极长,一直修习佛法,听得喜不自胜!
最后地藏菩萨对灵珠子说:“灵珠子,我为度脱六道众生,事务冗杂,你不懂之处,可去问阎罗王。学佛原为度化众生,不是为自己享乐,你还须入世历练,行善积德,积累外功,以期早日成佛。”
灵珠子大喜,叩谢了地藏菩萨,跟随阎罗王和疾风鬼王跪送菩萨,只见金光一闪,菩萨已经无影无踪。
灵珠子就潜心修习戒定慧,不懂之处就问阎罗王,日子过得倒也逍遥,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地府里终年不见天日,到处灰蒙蒙的,让人心情压抑。
终于有一天,阎罗王来对灵珠子说:“灵珠大仙,你入世投胎历练的时机到了!这一生,你将投胎到一个武将家里,日后改朝换代,你居功甚伟,做个一代名臣,死后画影图形,荣登凌烟阁受人祭拜!”
灵珠子有点茫然,问阎罗王:“大王,现在阳世到了什么朝代了?”
阎罗王说:“司马昭终于篡位,建立晋朝,晋朝又分西晋和东晋,两晋共传十五帝,坐江山一百五十五年。晋朝灭亡后,天下大乱,大致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朝,各自更替王位。南朝依次更替为宋、齐、梁、陈;北朝更替为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