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前那位老师傅讲的,所有的材料是要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再用电磨磨成粉。制成的酒曲球在升温放置上三天左右就可以成功。但丁奇现有的条件很简陋或者说叫落后,他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来制作这些东西。通往罗马的路有千万条,只要能达成目的就行,哪怕花费的时间更多,但相对来说现在丁奇最不缺的只怕就是时间。
这三天中,每隔一段时间丁奇就要去检查竹匾中酒曲球的状态。如果发现干草或者兽皮上面有水珠或者潮湿的话,就要把它们掀开,以此降温通风,以免温度太高,把酒曲给烧坏了。
在制作酒曲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把控酒曲球发酵的温度,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如果有温度计是最好的。但丁奇没有温度计,那就只能摸索来积累做酒曲的经验。
丁奇记得老师傅讲过,发酵好了之后,酒曲表面会有一层白色的细绒毛,就像制作米酒、豆豉或臭豆腐时那种白色的细绒毛。如果发酵温度太高,没有及时通风散热的话,酒曲上面的白色细绒毛就会变黑,就像霉斑一样,那么酒曲就算制作失败。
由于初次制作酒曲,丁奇还是有些失败。有两个竹匾中的酒曲没有把握好温度,导致霉变,彻底损坏。幸运的是,另外三个竹匾中的酒曲至少表面上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
这样的工作辛苦倒不辛苦,但就是繁琐还有紧张。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是他盯着,并教两个手下学习,精神上有些疲累。
等到酒曲自然冷却之后,就可以把它们从仓库中取出来在太阳底下进行晾晒,晒干之后就是以前农村酿酒时要用的成品酒曲了。
三个竹匾,最后成型的酒曲球大概有三百多个,总算让丁奇有些安慰。这些酒曲被丁奇小心地放在两个大陶罐中,搁在干燥处保存。
其实丁奇制作酒曲还是有些心疼,主要是心疼那些稻谷种子。虽说是从其他部落交换过来的稻谷,没有进行人工栽培的那种,但如果明年种出来可就是几亩地的稻子,以后会发展到多少可是一个未知数。
但这方面的牺牲总是要有的,事情能同时进行,酒能提前酿造出来,对人类的造福将会非常大。要知道,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么多葛根最终能酿造出来多少酒还未为可知,但总量不多是肯定的。丁奇可不敢让大家可着劲儿的喝,这些酒大部分是要用来制作医用酒精的。
虽说这几天的注意力都在酒曲的制作上,但抽空他还是要对蒸馏设备的制作进行关注。
这些匠人们,都是宁城几大匠人的真系徒弟,在丁奇的要求下他们这些人得到了第一代大匠人们的真传。当然,这些人的选择也是看天赋和兴趣,没有这方面兴趣和天赋的人大匠人们也不会选择。因此,他们制作出来的东西在丁奇看来,都是无可挑剔。
先说木匠,第一次制作直径超过一米的大木桶或者说蒸笼算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有制作木桶的经验打底,制作大口径的木桶也就不算特别难,只是花费的功夫比较多罢了。中间,他还得到篾匠的支持,帮助他制作了几根竹皮制成的箍索。木桶制成的时候丁奇去看了一下,质量不错,没有松动,并特地滚了两圈,没见异常。
陶匠那边,陶锅对他来说不是一个问题,他把主要目标放在如何制作陶管上。丁奇只给他讲了制作的东西是一个一圈圈弯在一起的管状物,并特地看了丁奇那根钢质的冷凝管,然后他就去滚泥巴去了。
他先是整出来一块长两米粗有五六公分的泥条,压平后裁成宽十五公分左右的陶泥片,厚约一公分。然后,丁奇看到一个令他震惊的一幕,就见这匠人拿出来一根粗有不到五公分用藤蔓搓成的绳子。看绳子粗细和材质的新鲜程度,显然是最近在搓成,那么说明他在丁奇给他布置冷凝管任务的时候就已经想到用绳子作为制作陶版冷凝管的关键材料。
他先是把长边的泥板边缘削去大概一半成楔形,随后把绳子放在泥板边缘,放齐整之后,将泥板顺着绳子向前滚动,直至将所有绳子裹进去。裹进去之后,他发现泥板多了大概一公分左右,就用一个竹片刀将那部分去掉,并同样将那一边削去一半成楔形。
这一切准备好之后,他就把两边用水抹湿润之后结合在一起,用手指轻轻压弄之后再将整个泥条在制陶板上揉搓让陶管成型。
这一步只能算完成冷凝管制作的三分之一。接下来,这个名为黑石的陶匠从战士那边拿过来一根大概鸡蛋粗细、长直的矛木过来,然后将那根陶泥管拿起来绕着那根矛木开始缠绕。缠绕的过程中动作很轻很柔,担心管子开裂,导致成品失败。
还好,一切顺利,第一根冷凝管成功缠绕成功。这根冷凝管被放置在一边进行阴干,它还没有经过烧制,只有烧制好才能算真正的成功。至于管子中那根绳索,已经不需要,它会被高温烧成灰烬。
接下来,黑石又继续制作了其他五根陶版冷凝管,才开始准备烧制。丁奇也很期待这种陶器冷凝管的问世,以后能否大量酿酒就看冷凝管了。
喜欢原始迷踪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原始迷踪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