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见李世明好像也很认真的样子,他便有点猜测不定,李世明是不是真心这么想,也就在他犹豫时,一旁的王大人出列拱手说道:“皇上 据微臣之见,太子乃是我大唐储君人选,此行为不仅关乎着太子殿下个人,更加关乎着我大唐前景,所以断不能以负面因素,而不顾我江山社稷。”
王大人语重心长的继续说道:“当然,微臣也深知秦王殿下心慈手软顾念手足,但比起我大唐盛业,微臣认为亲情实在是不削一提。”
“王大人此言差矣。”李世明颇为不赞同的说道:“我大唐盛业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每个人为了江山社稷,而不顾任何情意,那么我大唐又怎能做到体恤爱民之策,我们又有何颜面去面对那些万千百姓?”
李世明在百姓心中留下的赞誉,不单单只是他显赫的战功,也不是他过人的睿智英勇,而是他怀有一颗仁爱的心胸,上考虑到大局,下还不忘顾虑百姓,这才是他拢获民心的关键点。
“秦王殿下虽言之有理,但是殿下何不想想,如若我大唐最具德高望重之人,都滥用卑鄙手段来残害手足,敢问,这样一位未来统治者,真的能做到体恤爱民,开创我大唐盛世之重任吗?”王大人虽然一副严厉的气势,但他的慷慨忠厚之意,还是表露的淋漓尽致。
“放肆。”李世明一副冷颜的嗔怒道:“此事尚不明确,太子只是具有嫌疑,在事情还没有确定之前,王大人断言太子手段恶劣,是不是言之过早了点。”
“秦王殿下息怒。”王大人下跪在地,但却不减丝毫严厉的气势,他又颔首说道:“微臣绝无冒犯太子殿下之意,微臣只是认为,事情既然已查出眉目,咱们就当将真相找出,不管是顾念手足也好,顾忌江山社稷也罢,事情总要有个了解,而非是蓄意包庇。”
“你...”李世明气愤的无言去反驳,这时李渊适时的说道:“好了,都别在争辩了,此事朕定会给秦王一个交代,如若真是太子所为,朕也绝不会轻饶,但朕也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王大人拱手说道:“皇上英明。”
李渊隐约也能才想到,眼前的一幕,应该是有人事先安排,但不管怎样,有人一心抓着这件事不放,他总要就事论事,于是他扬声吩咐道:“来人,传太子前来觐见。”
一旁的公公领命颔首退了下去,殿内一时陷入压抑的气氛,李世明所能劝阻的也只有这些,他表面算是做得仁至义尽,而后他也只需按情势应变就好。
眼看殿内气围越来越凝重,李世明又上前拱手说道:“父皇,儿臣有个不情之请,还望父皇准奏。”
李渊对接下来的应对,显得有些忧重,所以他冷冷淡淡的说道:“说来听听。”
“儿臣在此恳求父皇,如果狩猎误伤事件,最终真是大哥所为,儿臣希望父皇能饶大哥不死,就此化干戈为玉帛。”李世明就是故意给李渊施加压力,他知道就算真相是李建成所为,李渊也不会轻易处死一位太子,所以他此言,不但是做了好人,且给李渊撂了个底。
最后不管李渊做什么处罚,若轻,则是李世明从中求情,若重,当然也是李世明所想,所以不管最终结果怎样,对于李世明都是百利无一害。
李渊暗自为李世明的机智感到赞叹,他看似在求情,却实属在给他施压,看来这件事,怕是不易处理,他在心里揣测着,却还是具有威信的说道:“秦王心慈仁厚,朕倍感欣慰,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此事影响到我大唐江业发展,朕自会严格处理,任何人不得在中求情或挑拨,否则一并处置。”
几名朝臣都拱手说道:“皇上英明。”
李世明的用意,已经基本达到,而李渊也话已至此,他如果过分替李建成求情,未免显得有些做作,所以他也颔首在旁,只等李建成前来。
李建成被急匆匆的召见来时,他已经从宫人口中得知是所谓何事,但只知道是因为李世明狩猎误伤的事,其它并不知情,由于射伤李世明的用意,并不是他所为,所以他心里没有任何压力。
随着殿外一声“太子殿下觐见~~”
李建成走进殿内,一眼看见几名朝臣都为李世明所用,他心里顿时感到不妙,但是已经来此,他走进殿内,并很是恭敬的拱手说道:“儿臣参见父皇。”
李渊随口应道:“是太子来了。”
李建成感觉事情不太正常,所以他还是一本正经的说道:“儿臣听说父皇急着召见儿臣,敢问父皇所为何事?”
面对自己亲生子嗣,相互不能容忍,且无情的残害手足,李渊心里实在是痛惜,但事实都摆在眼前,他不得不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