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1 / 1)

印象主义(Impressioni**)

19世纪末叶在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音乐样式。19世纪70年代,法国画家莫奈、雷诺阿、西斯莱等提倡外光画,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表现对事物的瞬间感受。1874年举行画展时,批评家嘲笑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画为印象派作品,印象主义和印象派的名称由此而来。

印象主义作曲家和印象主义画家一样用细碎的笔触渲染闪闪烁烁的气氛和色彩,表现倏忽朦胧的自我感觉和瞬间印象。他们打破传统的和声功能、旋律模式和结构形态,把和声、调式、旋律、节奏和音色作为渲染色彩的工具。在和声上,和弦功能被减弱到最低限度,注重各种和弦因不同的构造、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排列法、不同的音区而形成的音响效果上的变化,也就是色彩的变化;广泛运用各种色彩性的和弦、各种平行音程和平行和弦,并用多层次的织体表现磅礴的大气和辽阔的空间。调式和调性也是印象主义渲染色彩的工具。整音音阶、五声音阶和其他大小调以外的调式,都被广泛应用。调性的功能大大地减弱,二、三、六、七度和增、减音程的调性关系经常用作色彩性的调性对置。印象派音乐的旋律大多是片断性的,它与和声交织在一起,造成一种特殊的色彩。各种各样的节奏音型、不同节奏的精致的结合、微妙的速度变化和强弱变化,也是创造气氛、色彩的有力工具。印象派作曲家很少用强(f

)、弱(p

)的对比,而喜用渐强渐弱的色调变化。在管弦乐曲中,音色的变化也很细致。不同音区的音色和不同乐器的音色同样被广泛地利用,木管和铜管乐器的地位提高到和弦乐器同等的地位,使它们的演奏技巧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回声效果的泛音和弱音器用得很多,甚至木管和铜管乐器也常加弱音器。在曲式上,印象主义音乐常具即兴性,段落的划分不很清晰,常常不间断地延伸下去。

印象主义音乐把音乐语言中的各种表现因素作为创造气氛和色彩的工具,从而减弱了和声与调性的功能、旋律的完整性与独立性,以及曲式结构的明晰性。自然界中的光线、色彩和阴影是因早晚、晴雨而不同的,因此印象主义音乐正像印象派的绘画一样,在色彩的渲染上不是黑白分明的,而要细致地表现出明暗之间的微妙变化,这就形成了一种精致的、纤巧的风格。

另一方面,印象主义音乐也深受象征派诗歌的影响。象征派诗歌也像印象派绘画一样,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象征派诗人力图用扑朔迷离的诗歌语言来暗示隐藏在现实世界背后的理想世界。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德彪西和象征派诗人马拉美有密切的交往,他的美学观是在马拉美的圈子里形成的。他的第一首印象主义音诗《牧神午后》是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写作的。他还用象征派诗人魏尔兰和波德莱尔的诗歌谱写歌曲,并把梅特林克的象征主义戏剧《佩里阿斯与梅丽桑德》写成歌剧。他的色彩鲜明而迷离恍惚的音乐语言,同音调铿锵而意义暧昧的象征派诗歌有许多共同之处。他的音乐所表现的闪闪烁烁的意象和迷迷糊糊的感情也正是象征主义艺术的特点。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也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在德彪西以后,法国的拉威尔和杜卡、英国的戴留斯和斯科特、西班牙的法雅、意大利的雷斯庇基、美国的格里费斯等人,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印象主义的风格。(钱仁康)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