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民族乐派(20th Century Nationalist School)
民族乐派这一名称原指19世纪后半叶随着民族文化运动的兴起,在德奥以外的欧美等地成长起来的作曲家群体。自20世纪以来,由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和音乐创作中寻求新“语言”的需要,这种对民族自身音乐文化的重视以及强调音乐创作民族特性的自觉性更为强烈。各国的作曲家力图提高本民族艺术音乐创作的品位,企求在世界大音乐文化范围内进行平等对话,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此外,20世纪以来,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不断发展,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开始建立在更严格的科学基础上,民族音乐学的各项新成果也给予20世纪的作曲家们深刻的启迪。不少作曲家摒弃了19世纪后半叶所惯用的以西欧传统音乐思维为基点、渗入民间音乐因素的做法,开始从把握民间音乐本体意蕴入手,汲取其中的精髓来丰富或形成新的音乐思维内涵。例如:将民间曲调的特性音程进行引入纵向的和弦结构;以民间调式为主体,组构成新的调式体系并用以扩展调性;将民间音乐的节奏提炼为新的音乐律动;以民间音乐的发展手法和结构形态丰富音乐作品的整体布局,形成某种新的逻辑意义等等。以上这些努力,使20世纪的作曲家在展示音乐的民族特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民族精神在深层结构上得到了把握。这是一种寻求本民族音乐文化根基以求得艺术创作个性体现的倾向,是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思潮在音乐领域内的时代性反映。匈牙利的巴托克、柯达依,西班牙的德·法雅,英国的沃恩·威廉斯、霍尔斯特、布里顿,罗马尼亚的埃奈斯库,美国的格什温和巴西的维拉一罗勃斯等都是这一乐派的代表人物。(孙国忠)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