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剧电影(Kammerspiel Film)
20年代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戏剧化电影。“室内剧”的名称导源于德国戏剧家马克斯·莱因哈特。他曾在“德意志大剧院”旁边开办一个小剧院,专演恪守时间、地点、情节三整一的“室内剧”。曾参与倡导表现主义电影的奥地利电影剧作家卡尔·梅育,于1921年把这一概念运用到电影中来,创立了“室内剧电影”理论,并于当年写出第一部作品《后楼梯》(戏剧家保罗·莱尼和吉斯内尔导演)。室内剧电影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在创作方法上,着重反映客观的社会生活,不像表现主义电影那样用艺术来表现创作者的内心世界。第二,在题材选择上,多半是普通工人、店员、仆人等社会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环境。第三,在表现形式上,严守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主要情节始终循直线叙述的方式,尽量不用字幕解说。故事往往在狭小的室内进行,在摄影棚内搭景拍摄。由于情节和环境的简单,表演重严肃、真实,反对夸张做作。室内剧电影的代表作品有:梅育编剧的《铁道》(1921,罗布·辟克导演)、《伏格洛德城堡》(1921,茂瑙导演)、《圣苏尔维斯特之夜》(1923,罗布·辟克导演)、《最卑贱的人》(1924,茂瑙导演),和保罗·津纳尔的《恩欲》(1924)等。其中最成功的作品是《最卑贱的人》,它在柏林一家豪华旅馆的背景里,描写了一个年迈体衰的看门人的命运悲剧,曾在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电影博览会上,被列为世界电影十二部最佳影片之一。室内剧在时空跳跃、多线交叉等方面受到了束缚,为了突破或利用狭小的空间,这派艺术家在布光、移动、摄影、细节运用等方面作出了不少革新。(吕兆康)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