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特凯维奇(1 / 1)

尤特凯维奇(Серяей ИосиФович Юткевич 1904—1985)

苏联电影导演。1922年进梅耶荷德剧院学习,在那里结识爱森斯坦,与其一起搞过舞台美工;同时参加“奇异演员养成所”的活动,并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这是一个由政府支持、青年人组成的先锋派团体,它以对演技独创性的极端注重和在题材中突出杂技的形式而自成一派。尤特凯维奇正是在这一时期获得决定性的创作动力。1924年起从事电影,第一部影片是《把收音机打开!》。一生拍片近三十部,其中最有影响的作品是《列宁四部曲》:《带枪的人》(1938)根据同名话剧改编,以十月革命为背景,表现领袖与群众的关系,它是苏联银幕上最早创造列宁形象的作品之一。《列宁的故事》(1958),由两个短片组成,其中《最后一个秋天》通过简练含蓄的电影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有人性和人情的列宁形象。《列宁在波兰》(1965,与波兰合拍),表现1914年的列宁在波兰监狱的思想活动,叙事结构极为独特,全部通过列宁的内心独白表现他对战争与和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沉的哲理思考。《列宁在巴黎》(1981),表现列宁侨居巴黎期间创办隆尤莫革命学校,从理论上武装革命者的故事,影片把本世纪初的巴黎和60年代的巴黎、现实的隆尤莫和后来的十月革命时的彼得堡、列宁的思考和影片创作者的思考交叉在一起加以表现。除《列宁的故事》外,其他三部电影都曾获得苏联国家奖及其他奖。尤其是后两部影片也是当代苏联思想电影的代表作品。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迎展计划》(1932)、《斯维尔德洛夫》(1940,获1941年苏联国家奖)、《奥赛罗》(1956,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奖)、《澡堂》(1962)、《一个小故事的情节》(1969)。作为一位以表现重大题材为主的导演,尤特凯维奇十分注重作品的形式、间离效果和变化手法的意义。这一特点尤其集中地体现在他60年代以后的影片中。如:强调话语元素的作用,突出影片的理性成份;时、空间的自由、灵活的交错、跳跃;重复、堆砌同类特征、多次拍摄、增加长度,以表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强调假定性、采用“预叙”的手法等。尤特凯维奇从1940年起任国立电影学院教授。为表彰其对电影艺术作出的贡献,1982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特别授予他纪念奖。(吴小钧)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