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 1912—)
意大利电影导演。出生于斐拉雷。早年在出生地为地方报纸写过影评,还编写过电影剧本。1942年到法国,担任导演马塞尔·卡尔内的助手。40年代,拍摄过《波河上的人们》(1943)、《联合国》(1948)等纪录片。50年代回意大利后,为导演罗西里尼编写电影剧本《飞行员的归来》。又为桑蒂斯写过《悲惨的追逐》(1947),为费里尼写了《白酋长》(1952)。1950年,安东尼奥尼自编自导了他的第一部故事片《爱情故事》,接着又拍了《被征服的人》(1952)、《不戴茶花的女人》(1953)、《女朋友们》(1955)、《喊叫》(1957)等片。这一时期他与新现实主义流派有过一定的联系,但不同的是他更倾向于人物描述,而不拘泥于事件的外在真实表现。因而,被称为“内心的现实主义”。60年代,安东尼奥尼连续拍出了《奇遇》(1960)、《夜》(1961)、《蚀》(1962)等“关于人类情感”的三部曲。在这些影片中他提出了在西方“人与人之间在思想感情上难以沟通”的主题,在艺术上他又以“反戏剧”、“反情节”为基础,创造了新的电影叙事方法。1964年,他又推出了另…部代表作《红色沙漠》,影片对色彩的运用打破了常规,使色调的变化象征性地表现情绪内容。影片的结构松散而缺乏戏剧性,故事无头无尾,就像日常生活自然流程的记录,但又与自然主义的真实电影不同,它是人物精神状态向外界的释放与投射,因此被称作“安东尼奥尼式的生活流”电影。此后,他的作品有《放大》(1966)、《扎布里斯基海岬》(1970)、《职业——记者》(1975)、《一个女人的证明》(1982)等。这些影片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以往一味反情节的做法,注重了观赏性,但其核心思想和基本风格仍保持着安东尼奥尼的个性特色,即表现现代西方人的苦恼和空虚,人类情感的不可捉摸,甚至在少数作品中变成一种不可知论。在电影技巧的探索上,如用色彩渲染、表现人物情绪,用音响及背景烘托、强调人物的感受等等,受到西方电影界的瞩目和称道。(孟红梅)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